在範增看來,項羽兵權已經達到至高,況且前些時日又佔領齊國數城,今日發兵與會稽,天下最多敢怒不敢言,之後再以德服人,彌補過失,未曾想卻被季布駁回,而且其言也有幾分道理,範增也不再多說。
周蘭在旁邊,眼神陡然明亮,當即起身說道:“啟稟大王,今所憂不過是會稽被漢王佔領,日後難以奪回,若這般,微臣倒有一計。”
“計將安出?”項羽亦是急忙問道。
“今會稽乃楚國王宮所在,大王若輕易佔領,必然有所顧忌,若楚帝不在會稽,吾等增兵,天下必然無話可說,如此會稽必定為大王所有。”周蘭認真道。
眾人皆是紛紛點頭,範增臉色疑惑,“只是那楚帝在會稽日久,豈肯離開,況且如何離開也是問題啊。”
“此事不難,就按照劉邦與楚帝交往之事,大做文章,可寫劉邦心有謀反的意思,待時希望楚帝遣往他處,以保安全,待時遣往何處都無所計較,如此大王起兵之地豈不是失而複得,再歸大王賬下。”
項羽聽罷,心中大喜,況且範增等人也找不到其他方法,雖然計策有些唐突,但著實可行啊。
“那就按照周蘭之意,備好兵馬,隨時前往會稽,就算那楚帝不走,本王也要出兵,名曰肅清奸臣,待時吳苪不走也得走,他若走了,楚帝便無謀臣,如此會稽無憂矣。”項羽信誓旦旦地說道。
諸事既定,先由項莊帶領一千兵馬前往會稽,此刻的楚帝熊心也在商議遷都的事情,不過需要劉邦派兵把守會稽,因為劉邦還未出兵,所以楚帝至今還未動身,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前往何處,經吳苪的建議,先在會稽按兵不動,且看項羽如何行事,之後再做定奪。
哪知道這個時候項莊突然來到會稽,熊心也不想見到霸王的人,不過事已至此,只得設殿禮見項莊。
君臣禮畢,項莊才拿出帛書,很是恭敬地說道:“啟稟陛下,彭城霸王有帛書一封,上有諸多建議,還望陛下讀之納之,不傷君王之情誼。”
楚帝頷首,命舍人呈上帛書,其言曰:“霸王拜陛下,題直莫怪,今天下盜賊蜂擁,群侯並起,微臣雖剿力四方,尚不能滅之,致使得齊燕諸國並存,北有衡山,外乖內巧,南有九江,楚皮漢骨,實乃兩患,然衡山雖強,四面環敵,不敢妄動也,臣所憂慮者,唯九江劉邦豎子也。”
“自微臣南征北戰以來,其獨守一隅,不與國通,明則禮賢下士,暗則招兵買馬,若無歹心,養民惠國即可,何至於如此大動幹戈。”
“秦楚講和,不再有戰,漢之此舉,意在會稽,其賬下素有良謀,多為勇將,陛下信之,則國不保,故而微臣有列數舉。”
“其一斷絕楚漢往來,與秦同好,扼其咽喉,如此便不敢囂張跋扈,直指王都。”
“其二陛下或遷或移,群僚隨行,另駐他國,待此子平定,陛下再回王都。”
“其三微臣帶兵與戰,陛下安心政事、、、。”
楚帝看罷,心中憤懣,縱使無能,也知霸王要自己南遷的意思,然卻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