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所謂以戰養兵,戰休則兵怠,兵怠則國衰,國衰當亡矣!此刻秦無故請和,必定是後院失火,倒不如在請和盟會上,將胡亥斬殺,如此秦國不戰自敗,豈不是一舉兩得,省的日後大動幹戈。”項莊眼神冰冷道。
項羽當即擺手,“不可,秦雖有事,但決不至於一戰而亡,今誠懇求和,且吾等已然答應,若是做出無恥之事,恐天下人恥笑。”
“哎!若是為王者,有人恥笑此事,臣願意剿滅,讓史官於此處稍加繪色即可,大王何必擔憂!”項莊嘆息道。
兩人討論多次,項羽總覺得答應過的事情,沒有必要反悔,況且秦後院有沒有事情他不知道,但楚後院確實也該整理一番了,若不是項梁與他的功勞,此刻的楚帝還不知在何處茍且偷生,今稍微掌權,欲要統禦楚國,未免有些異想天開了。
於是乎,公元前二百零八年秋,秦楚兩軍在鴻溝處設立設壇立約,秦君二世親自親來,另外李斯等人也跟隨而來,至於楚國,主要出席人物就是項羽和項莊,另外還有龍且、鐘離眛兩人,剩下的部將分列左右。
當日辰時,胡亥在前,陳平、蒯徹各在左右,王陵、欒步等人在後,馮正蒙文自是管理秦軍士卒,以防出現意外。
不等胡亥來到片刻,霸王項羽也從對面走來,兩人隔數十米先行禮,而後走近敘禮,項羽倒也和氣,只是項莊臉色略顯不善。
“霸王身在楚地,依舊為國操勞,實在不易啊,今日請和,不過是想讓霸王好好會彭城休息,還望成全。”胡亥的言語把自己的姿態擺的很低。
項羽稍微頷首,誰知旁邊的項莊卻緩緩向前一步,似乎要對胡亥不利,蒯徹見狀欲要去拉一把胡亥,還好項羽在前,右手將項莊攔下。
“不得無禮!今日兩國之幸事!”
隨即又對著胡亥說道:“家弟無禮,還望見諒,秦君能夠為某著想,實在有幸,不知定陶叔父安息之地當如何處置?”
胡亥早就意料到項羽會問及此事,便頗為和氣地說道:“上次滎陽之圍,也是萬不得已而行事也,縱使王不撤軍,朕亦是不會侮辱先人,若是王不放心,可派人將叔父墳墓遷到會稽,那裡是他老人家的故地,也算是好事一樁,朕絕對不會阻攔。”
“本王也有此意。”項羽點頭道,隨即行叩拜禮儀,祭祀天地。
諸禮儀完畢後,叔孫通宣讀誥書,“秦三年與楚約,天下紛爭有止,保博宣明,大有上天之意。今燕王廣荼毒北地,齊王詹趁亂北海,趙王歇禍起中原,為人所不恥也!是以為承天命,自立亂賊也,亂禍已至,黎民水火,王侯可息幹戈也。”
“昔成湯伐桀,稱夏有罪,武王伐紂,殷商可罰,古之往事,非今可提,今乃亂黨,諸國而起,非秦之罪,故而請和,以德改之,天子之貴,四海之富,誰不欲焉,一時不得,保國安民,乃是良策,況戰事起,勢義有違,西南稱孤,豈不美哉!”
“況亂世紛紛而起,以至於前聖典訓遺失,百家法律廢弛,無禮無法,亂中生亂,止不可止,淫穢汙濁,邪俗雜書叢生,費筆墨髒聖賢也!”
“三年八月,秦楚立誓約鴻溝,各自罷兵,休養生息,若有國亂者,秦楚共勤,沐浴聖化,止戈養民,複為春秋,若有違道義,孤注一擲而用兵者,群起而攻之!”
叔孫通讀畢,胡亥與項羽同時上前蓋上印綬,各自再行禮,退回軍列,然後回軍營,各自商議之後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