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80年代廠區生活> 第八十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章 (11 / 22)

而另外一側,同樣佔據了半邊山的家屬區則是條理清晰分明,山腳下地勢最為平坦的位置上,修建著廠職工子弟小學、中學還有幼兒園,與學校相鄰的就是電廠醫院,醫院旁邊則是小廣場,廣場西側的位置修建著一座全部由水泥鋪面的,地坑樣式的籃球場。

與電廠醫院一條小路相隔的有七、八棟紅磚修建起來的三層筒子樓,那些樓已經很老舊了,就算在筒子樓裡面也能算得上是最老的一批,據說是當年電廠初建的時候,與第一號機組同一時間一起建造的,而那已經是建國之前的事情了。

那些紅磚筒子樓是第一批電廠職工的家屬樓,後來隨著廠子擴建工人越來越多,家屬樓一批又一批的蓋起來,這裡就成為了單身職工的宿舍樓。

緊挨著那些紅磚筒子樓的是四、五十棟五層高的單元樓,它們是50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陸陸續續被修建起來的。

那些也是員工的福利房,也是筒子樓的結構,只不過這些筒子樓與那些紅磚樓比起來要耐看實用的多,至少它們的房間內是帶有獨立衛生間的,只是廚房還需要與鄰居共用而已,在沒有調房到新樓房之前,孫駢的家就在這些筒子樓裡。

沿著那些筒子樓一路向上,就能看到一塊被剷平的山腳,那裡修建著二十幾棟樓房,是典型的七零年代建築,六層的單元樓有著灰『色』的外牆皮,雖然看起來毫不顯眼,但住過的人都知道,質量槓槓的。

在向上的半山腰上,還矗立著十二棟新樓,那是前年電廠才剛剛建好的福利房。

新房子位置高採光好,電廠自供水電,廠區統一供暖,樓房東側就是廠子新修的大眾浴池,這種居住條件就算在市區內也是頂尖的。

蘋果綠的外牆實木框架的玻璃窗,十二棟樓七十二個單元,可想而知立在那裡是多麼的搶眼。

想當初為了分房資格,廠子裡也是絞盡腦汁,為的就是儘量保證公平。幸好孫家父母是雙職工,又都不是普通職工,在加上家中孩子多,原居住房屋的面積實在是小,這才有資格被調劑到新房這邊來。

圍著這些家屬樓的外圍,廠子還修建了一些連在一起的二層小樓,這些小樓是居住區的配套設施。

每一棟小樓都是一個營業網點,商店、飯店、浴池,雜貨鋪、理髮店、儲蓄所,方方面面琳琅滿目可以說不論是功能還是專案都不比鎮子上差。

在距離居民區幾十米之外的地方,不高的野草從中潛伏著一條鋼鐵巨龍,那是市區為了方便給電廠供給煤炭燃料和各種物資,專門修建出來的一條鐵軌。

這條電廠專用的物資補給線是所有電廠人的驕傲,畢竟整座城市能有這種待遇的唯有電廠而已。

就算後來從這條鐵軌上分出枝杈,牽了另外一條鐵路線到輪胎廠那邊去,電廠人依然驕傲,他們的脊樑硬挺的就如同火車的鋼軌一樣。

輪胎廠鐵路那不過是沾了他們電廠的光而已。

就如同鐵路那邊的那十幾棟電廠家屬樓一樣,為了方便生活,不還是要把家屬區健在距離他們廠最近的地方,好方便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家人生活的嗎

沒有他們電廠方面的幫忙,輪胎廠那邊連水電供暖都費勁。

一座電廠上萬的工人在加上他們的家屬,居住在這裡的人口最少也得有3萬多人,再加上輪胎廠職工與他們的家屬和附近兩個大隊的村民,四、五萬的人口共同書畫了一副繁華的人間煙火圖,將這原本安靜孤寂的山區裝點的熱鬧非凡。

靠著發電廠,山裡面就漸漸長出了一座小城鎮。

6第六章

小姐妹倆有說有笑的來到學校,這邊本應該因為暑假而空曠安靜的校園,因為這群畢業生的返校也變得熱鬧起來。

『操』場上過來領取畢業證的學生們成群的來來往往,貼在教學樓門口最顯眼位置上的成績單和市內各所高中、中專的錄取分數線,就那麼牢牢的黏在教學樓的牆壁上。

從教學樓門口進出的那些畢業生們,偶爾還會有一兩個人停下腳步,盯著那些寫在紅紙上的名字與數字出神,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電廠子弟中學承擔著電廠、輪胎廠以及附近幾十個村莊適齡孩子們的教學任務,但是平心而論要說教學質量,也只是平平而已。

每年從這裡畢業的學生,考上高中的不足二成,大多數還都是縣高與鎮高,考入市區高中或者是中專學校的,每年也就那麼三、五個人而已。

這年月高中不好考,中專更難,這種升學率只能說是勉強及格。

要是換成別的學校,這種成績校長早就該著急上火的,但電廠子弟中學不一樣。

來這邊上學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工人子弟,他們中的一部分運氣好畢業之後就會藉助父輩或者是母輩的力量進入廠子繼續做工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