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地表。
站在電梯的旁邊。
陸舟從兜裡取出了手機,將電話打給了陳玉珊。
電話剛一接通,他立刻開口道。
“幫我拿塊地。”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
“快遞?什麼快遞?”
“……是我表達有問題。”
輕咳了一聲,陸舟繼續說道,“我打算在金陵高新技術園區,離高等研究院不遠的位置建一個太空梭生產基地,你幫我看下附近有沒有比較合適的地方,交通稍微方便點就可以了。”
“等等等等,我有點跟不上你的思路……”一臉懵逼地聽著陸舟的計劃,坐在辦公室裡的陳玉珊伸手捏了捏眉心,深呼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為什麼要造太空梭?”
陸舟想了一會兒,用不確定地語氣說道:“因為……想做一些實驗?”
說實話,一定要說理由的話,還真沒什麼特別的理由。
只是那臺殘骸三號擺在那裡,放著不用怪可惜的。而且考慮到現在可控聚變的光芒已經點亮的,對外層空間的探索和開發將成為未來五十年乃至一個世紀的焦點。
更何況,哪怕不考慮這些問題,他也得找個地方給小艾揮霍過剩的精力……或者說運算力。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傳來了一聲輕嘆。
“好吧,既然不考慮盈利的話,我也不勸你了……反正是你賺的錢,想怎麼糟蹋隨你便咯。”
國內民營航天企業不是沒有,甚至連號稱“亞洲最大”的民營火箭製造基地都弄出來了,也融到了不少錢,但目前還看不到明顯的盈利前景。
尤其是核心技術基本牢牢壟斷在航科、航工兩大央企手中,想要和這兩大巨頭同臺競爭這塊本來就沒多少肉的市場,純粹是吃力不討好。國內幾家大型企業之所以肯在航天專案上大方撒錢,純粹是因為上一次登月計劃研討會上公佈的稅務減免政策,以及自身存在的發射需求罷了。
站在一名CEO的角度,陳玉珊當然是不贊成放著前途大好的電池市場不管,跑去湊航天的熱鬧。不過既然陸舟這位董事長都這麼說了的話,她也就不在多勸了。
更何況,以星空科技目前的現金流和未來的盈利預期,一個航天專案還是燒得起的。
“也不能說是糟蹋吧,”陸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預算我會盡量控制在1億美元以內。”
陳玉珊忍不住吐槽道:“你想的太簡單了,好一點的私人飛機都不止一個億了!”
握著手機的陸舟做了個無奈的表情,繼續說道:“我會盡量從航天局那邊爭取一些科研任務,還有一些政策方面的支援……總之資金肯定是夠的。”
這筆錢可能不會很多,但也能緩解一部分資金壓力。
當然,陸舟最大的信心來源還是在小艾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