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格拉斯·亞當斯的科幻鉅著,我打算讓它成為第一枚飛向火星的載人飛船!”
卡森局長笑著搖了搖頭。
“……我覺得取個更有歷史厚重感的名字,似乎更合適一點。”
馬斯克不以為意道:“歷史是由人書寫的,等我們成功了,不管是歷史厚重感還是別的什麼東西都會有。”
兩人正說話間,不遠處爆發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站在那裡的是NASA邀請的社會各界人士,民間團體代表,以及各大媒體公司的記者。此刻所有人的臉上,無不是興奮的神采。
在這片歡呼聲中,承載著生命維持單元的BFR火箭朝著六千多萬公里之外的火星疾馳而去。如果不出意外,一個月的時間便足以他著陸在火星地表。
站在制定的拍攝地點,興奮地記者們已經完成了對火箭起飛的拍攝,正一邊擺弄著攝像機,一邊從發射中心離場。
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工作電腦的旁邊,開始編輯明天的頭條。
等到今天結束之後。
整個世界都會被美利堅的成就所震撼……
……
BFR火箭成功發射的新聞,毫無懸念地登上了次日新聞的頭條。
根據NASA報告的訊息,搭載著生命維持單元的“黃金之心”號飛船已經成功加速到了第二宇宙速度,正在離開地月系統前往新世界。
美國再一次向世界展現了它在航天領域的雄心與實力,而與此同時,相關的報道也在各大報紙、電視新聞、脫口秀節目上刷了屏。
作為阿瑞斯計劃中的主角之一,SpaceX的股價在經過短暫的震盪之後,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地上漲。
根據一名在華爾街工作的金融從業者評論稱,這一次發射計劃為SpaceX帶來的不只是十數億美元的直接收入,更在美股上帶來了數10億乃至上百億美元的市值增長。
考慮到隨著鋰硫電池與可控聚變技術革新而膨脹的電動車市場,或許要不了多久馬斯克的名字便能晉升全球富豪榜top10之內。
與此同時,隨著BFR火箭的發射成功,國內輿論對於月球軌道空間站的批判聲音,也愈發的強烈了。
不少人甚至跳出來唱衰,認為這項價值數百億的工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而且便是成功了,除了面子光彩之外,也再無半點用處。
並沒有理會這些聲音,甚至根本沒有注意到那些人說什麼,從上京回來之後的陸舟,幾乎是一天都沒有閒過。
在月球軌道上施工建造空間站最核心的困難,並在於如何將完成的空間站元件,從地表送到月球軌道上。
目前來看,能夠勝任這一工作的,除了星空科技之外便再無其它。
因此毫不誇張的說,這場競賽的勝負,全都系在他一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