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航天裝配中心。
這座佔地上百畝的高科技工廠,集散著全華國尖端航天裝置的零件,由星海一號量子計算機提供雲資訊服務,並透過流水線、多軸電驅機械臂、大小型號物流車、貨運無人機等等一系列自動化裝置,實現了完全無人的標準化生產。
這裡就像是一座熔爐,熔鍊並鑄造著共.和國所有國民對於宇宙的夢想。
心懷敬畏地站在這座龐然大物的高牆邊上,登火計劃的負責人之一常和志主任,與袁煥民院士等一眾航天科技集團的高階工程和高管們一道,安靜地站在這裡等待著什麼。
約莫過了十分鐘左右。
終於,一輛黑色的轎車在幾輛軍車的護送下,相當低調地開進了園區內,踩著整點停在了廠房的門口。
隨著車門的拉開,一位面容威嚴的老人,和一位年輕人幾乎同時從車上走了下來。
不必多說,那位老人的身份,任何華國人都不會陌生。
至於那位年輕人也是一樣。
甚至別說是華國人了,他那與年齡不甚相符的學術成就早已經征服了國際學術界,但凡有關注過科學界相關新聞的人,在看到他之後都能夠下意識地叫出他的名字——
或者,至少也會知道,“陸教授”這個名字。
注意到眾人臉上嚴肅的表情,老人和藹地笑了笑說道。
“不用這麼嚴肅,我只是來這裡看一看……那個殖民艙,就在這座廠房裡?”
注意到老人看向了自己這邊,陸舟笑著點了下頭。
“已經裝配完成了,裡邊請吧。”
“陸院士先請!”
一番客氣之後,一行人一同走進了這座位於航天裝配中心正中央的廠房內。
環顧了一眼四周那充斥著金屬質感的高精尖自動化裝置,老人頗為感慨地說道。
“全國各地的工廠我看過不少,只有這裡,我是見一次,震撼一次。”
那一輛輛物流車就像是川流不息的螞蟻,和機械臂、傳送帶等等一系列的機械裝置的互動是如此的流暢,以至於沒有一絲一毫的停頓。
整個工廠就像是一個整體,這裡的每一顆齒輪,都在AI的協調下運轉著。它的速度也許並沒有運轉到最快,但每1毫米都是如此的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