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的熱度很快取代了近期舉行的棒球聯賽,佔據了熱門搜尋的頭條!
尤其是NASA最近釋出的一條關於地外行星觀測的推文的評論區,幾乎被陷入震驚的北美網友們擠爆了。
“華國人打算登陸火星了?!”
“法克!你們每年燒了那麼多錢,到底把錢燒到哪裡去了!”
“我覺得其實沒必要驚慌,華國人對火星感興趣就隨他們去吧,反正我們已經上去過了。”
“這種論調並沒法讓人感到安心,那次登火計劃簡直是一個恥辱!當他們的飛船的航天器來接我們的航天員回家的時候,我們的NASA居然因為擔心技術洩露給華國人,主動墜毀了留在火星軌道上的BFS飛船!”
“……這只是華國的一面之詞,裡面還是存在爭議的。”
“真是夠了!我覺得登上火星根本沒什麼值得驕傲的!關鍵是能不能留在上面,如果他們也只是去上面印個腳印,插個旗子,然後像NASA那樣帶著一堆麻煩回家,我覺得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這是華國的挑釁!我們應該立即重啟登火計劃!重建‘新弗吉尼亞’!”
爭論的聲音在推特上不斷髮酵。
網友的意見似乎分成了兩派,其中一派認為華國已經掌握了在火星軌道巡航以及全封閉式生物圈技術,在火星上建立永久的考察站並不是什麼難事兒。
而另一派則是持完全相反的觀點,認為雖然華國掌握了在火星軌道上巡航的技術,但想要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式的基地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雙方爭執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
目前看來,似乎是後者的聲音更站上風一些。
畢竟正如許多人看到的那樣,雖然華國已經不止一次在火星軌道完成了巡航飛行,並且成功返航了地月系統,但沒有一次真正意義上將腳印印在火星大地的表面。
抵達火星和登陸火星的技術難度,終究還是差了一個維度。
即便火種計劃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比起火星上那令人絕望的黃沙來說,還是小巫見大巫了一點。
那裡的沙塵暴甚至能夠持續一整年的時間,遮天蔽日的沙塵不止將癱瘓掉一切太陽能設施,更是將讓火星表面的溫度下降到一個極端的數字!
而即便是全封閉式的生物圈,也不可能一整年不依靠外部能源的輸入,完全依靠內部的物資迴圈來實現人工生態系統的平衡。
也許華國根本沒有意識到火星上的狀況有多麼糟糕?
不少美國人都抱著這樣的想法。
畢竟作為上個世紀的航天最強國的國民,這樣的現實實在是太令人難以接受了……
相比起普通大眾的樂觀而言,美國精英階層的反應則是悲觀的多。
雖然華國人能否成功完成載人登火,並按照計劃中的那樣在火星表面建造一座永久式的全迴圈殖民基地仍然是一件存在爭議的事情,但他們可不會像普通吃瓜群眾們那樣,樂觀地以為華國人沒有考慮到那裡極端的氣候環境。
畢竟,當初正是那些華國人,將他們的宇航員從火星上接回來的。
相比之下,他們更驚訝的是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