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學霸的黑科技系統> 第1191章 大手送包裹,小手遞鑰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91章 大手送包裹,小手遞鑰匙 (3 / 3)

然而量子通訊技術有個很致命的缺點,那便是在單位時間內傳輸的資料量上。

以從美國西海岸到華國東海岸的海底光纜為例,其頻寬動輒以Tbps為單位。

這個規模的資料對於傳統光纖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然而對於依靠單光子糾纏對來實現資訊傳遞的量子通訊技術而言,這卻是一個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

簡單來說,基於量子通訊技術的通訊通道,滿足有限幾個企業之間的資料交換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根本無法承載網際網路這種規模的通訊。

不過,這也並非沒有解決的辦法。

按照IST FP5的報告,1個128bit的金鑰可以保障100Gbit資料的安全。理論上只需要一條頻寬達到Mtps量級的量子通訊通道,便足以給跨越太平洋的所有資訊加上一把鎖。

因此,一個完美的方案便是,將傳統通訊手段和量子通訊技術結合起來,用傳統通訊通道傳送“加鎖”的資訊,再用量子通訊通道分發“開鎖”的金鑰。

抽象的形容,就是大手送包裹,小手遞鑰匙。

這種近似於“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理論上也能夠達到“無條件安全”的程度。如果開鎖的鑰匙只有獨一無二的一把,那麼無論是多快的計算機,也不可能透過單純的運算力竊取金鑰。

為了實現金鑰和被加密資訊的分離,需要一套全新的通訊協議來實現。不只是如此,為了提高資訊的傳輸效率,用來分配金鑰的量子通訊網路,必須經過嚴謹的設計。

必須得承認,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但無論怎麼說,相比起量子中繼器而言,還是容易太多了。

幾乎沒有任何猶豫,薛院士當場便接下了陸舟的邀請,參與到了建設量子通訊網路的專案,以訪問交流的名義留在了金陵大學這邊。

正好,他還在發愁如何躲開那些等著他去工信部那邊“討個說法”的同事和老朋友們。

雖說管住嘴很容易,但奈何他所從事的這個行業圈子實在是太小了。

很多東西哪怕他什麼也不說,一個眼神別人也什麼都猜到了。

不管是為了大局也好,還是為了他自己,離開一段時間都是最好的選擇……

隨著薛院士的加入,整個量子通訊網路的專案,推進的速度可以用神速來形容。憑藉著這位老先生的經驗,陸舟很快找到了量子通訊技術與傳統通訊技術結合的最最佳化方法,並對這個嶄新的通訊協議完成了一個結構性的框架。

就這樣,時間一天天過去,終於到了四月的最後一天。

一條長度約五百米的實驗用量子通訊管道,在金陵高等研究院隱瞞的一角建成。而與此同時,這座屹立在華國學術界頂端的象牙塔,也迎來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客人……

燈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