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被佩雷爾曼問道自己不參與進來的原因,陸舟並沒有把話說完。
除了確實抽不出來時間之外,另外一個原因便是,他打算把這個機會留給其他人。
事實上,就在陳陽寫到一半的時候,他的腦袋裡基本上已經浮現了一張完整的藍圖。當陳陽將自己的思路完全展示在白板上的時候,他對於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心裡已經基本有數了。
倒不是他吹牛,只是自從數學等級提升到LV10之後,他對於數學的直覺基本上已經到了超凡入聖的程度。
而等級升至LV10給他帶來的最直觀的改變就是,不管多麼抽象、多麼複雜的數理邏輯在他的面前都像是寫在白紙上的黑字一樣清晰,那些能擼掉科研狗們幾噸頭髮的難題放在他的面前,就像是加減乘除一樣容易。
然而,光靠一個人的成就,是無法成就數學這門學科的繁榮的。
解決問題並不是數學的終極目的,在解決問題的路上不斷誕生新的方法以及新的理論,不斷地深入到宇宙的本質——一種能夠讓世界展現在眼前的規律。
如果什麼問題都被他解決了,或許不少人會感謝甚至是崇拜他,但對於整個文明而言這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客觀發展規律,爆炸式的增長能夠在短時間內帶來飛躍的進步,但如果這種飛躍產生了世代之間的斷層,反而可能會導致數學這門學科陷入發展的瓶頸。
這也正是陸舟在那40頁的論文中,用了整整5頁的篇幅給出了一系列自己認為大機率是正確的、但沒有給出詳細證明步驟的推廣結論。
如何證明它們應該是後人去思考的事情。
該掉的頭髮,還是得掉的。
現在的陸舟忽然多少有些信了,也許寫下費馬大定理的時候,費馬真的想到了一個巧妙的證明方法。
至於為什麼沒有當場將它寫下,而是留給了三個半世紀之後的懷爾斯……
可能也是出於同樣的感情吧。
不管是出於哪一種理由,陸舟相信,至少絕對不是因為篇幅不夠。
……
自從進入十二月以後,金陵的天氣便越來越冷了。
喝著助理端來的熱氣騰騰的咖啡,坐在辦公桌前的陸舟一邊瀏覽著國際物理學界的最新動態,一邊不禁在心中悠悠感慨。
這幾年來,華國數學界和物理學界的面貌以及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變化可謂是日新月異。
他尋思著,這功勞怎麼也得有他一半吧?
就在這時候,突然推開的門,打斷了他的思緒。
熟悉的聲音,從那邊飄了過來。
“牛逼啊!陸師弟。”
聽到這聲師弟,陸舟下意識地抬頭看去,不出他的意料,只見羅師兄正笑嘻嘻地一邊朝他走來,一邊說道。
“聽說最近你又搞了個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