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瓦西里院士。”
握住這位老人伸來的雙手晃了晃,陸舟友好地笑了笑,接著看向了站在他旁邊的另一位面容嚴肅的中年男人。
“這位是?”
“萊蒙托夫,”主動伸出了右手,和熱情的瓦西里院士不太一樣,這面容嚴肅的中年男人對他似乎並不是很感冒的樣子,只是簡短的說道,“這裡的負責人之一。”
並沒有在意這位負責人對自己的態度,陸舟友好地向他點了點頭,然後將目光繼續投向了門口。
就在這時,他忽然見到了遇到意料之外的身影。
“王院士?你怎麼也在這裡?”
核工業集團的總工程師,王增光院士!
當年和他一起在海州點燃聚變之火的核電領域元老級大牛之一!
不考慮潘長虹、周承福院士這些上個時代的老人,再加上一個存在感比較低的華科院物質研究院李健綱院士,他們三個基本上就是華國核工業領域的三巨頭了。
因為陸舟不發工科類文章、不收學生甚至連職位都辭了的緣故,王老先生在核工業學界的影響力說不準還比他大那麼一點。
這回陸舟是真的詫異了,他是真沒想到,王院士居然也來了。
“畢竟是咱們核聚變工程的第一個海外專案,我怎麼說也不能不管不問吧,”王增光哈哈笑了笑,朝著驚訝的陸舟擠了擠眉毛,繼續說道,“走吧,Rosatom公司那邊的人已經等我們很久了,你沒看咱們這位萊蒙托夫先生都已經不耐煩了嗎?咱們也別站在門口了,進來說話吧。”
一行人並沒有在門口停留太久。
哪怕沒有王院士的催促,諾瓦克部長也沒有讓陸舟站在門口繼續寒暄下去的打算。
對於即將開始的點火儀式,他早就迫不及待了。
在朝著聚變電站的指揮塔走去的途中,陸舟從閒聊中得知,作為核工業集團方面派出的代表,王院士到的比自己早的多,甚至早在一個星期之間就到了。
而原本點火在一個星期之前就應該開始,只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推遲到了現在。
雖然這和華國這邊沒什麼關係,主要是俄羅斯這邊自己的安排,但Rosatom公司的不少技術員和管理層人員對此都頗有微詞。
畢竟晚一個星期點火,就意味著晚一個星期通電,而晚一個星期通電,就意味著他們的資金鍊不得不多承受一個星期的壓力。
如果是因為安全性或者其他技術原因而延後點火也就罷了,現在只是為了等一個華國人的航班,以及某位部長的政治作秀,就將點火日期向後調整了整整一個星期,這實在是讓人有點心裡不太爽。
但不管怎麼說,這一刻終於還是等到了。
此時此刻,指揮塔裡黑壓壓的站著一群人。
打頭站著的那人,自然是諾瓦克部長,而站在他身旁的則大多是俄能源部的高官,以及幾家核電企業的核心技術人員。
攝像機的鏡頭林立在指揮室的周圍,手中架著長槍短炮的記者們,讓這原本就不算很寬敞的指揮室更加的擁擠了。
不過,卻沒有人在意這些細枝末節,盯著前方的控制檯上的螢幕與按鈕,幾乎在場的所有俄羅斯人都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