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強的問題之後,王增光院士淡淡笑了笑。
“一個月之前,我和你們陸院士打電話的時候,問過他一個問題。我這個人有個毛病,不管是幹什麼事兒,不做到最好就不滿意,如果我把你們逼急了,辭職不幹了,到時候該怎麼辦。你猜你們陸院士怎麼回答我的?”
王強皺著眉頭想了很久,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我猜不到。”
王院士笑了笑繼續說道:“他說啊,跑了也就跑了,總會有人頂上來!哪怕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能把他培養成一個獨當一面的學術帶頭人,對我們來說都不算虧了!”
看著陷入沉默的王強,王院士的臉上露出了讚許的表情。
“所以說,你們讓我很意外,沒想到五個人都堅持到了最後。相比起無線充電樁技術本身,對於我們而言,這一收穫更加偉大。”
“作為這個專案的帶頭人,我也希望你能夠永遠記住,技術優勢永遠都是相對的,再先進的技術也總有過時的那一天,但這裡,”伸出佈滿老繭的食指點了點自己的腦袋,王院士認真看著他,繼續說道,“唯獨裝在這裡的知識、技術以及創意,是可以透過學習和鍛鍊,永遠年輕的。”
技術的優勢是相對的……
聽完了老先生的話之後,王強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麼對於原本技術團隊的人才流失,為什麼對於他們這些年輕人落後的學術能力,那個將他們收編到自己麾下的陸院士可以毫不在意了。
選擇離開,那隻能說明不合適。
技術落後,只要追上來就是。
關鍵的不是在於他們現在的能力,而是在於他們是否擁有變強的決心,和完成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勇氣。
陸院士確實有那個能力,只需要找到核工業集團幫忙,找到那些曾經在海州的戰場上一起同進攻退的戰友們幫忙,好不誇張的說,整個華國的電力行業都會支援他將這個充電樁技術給拿下來。
但,他要的顯然不只是技術而已。
他要的是一個能夠替他源源不斷發展新的技術,並且將創意以及技術上的優勢永遠保持下去的科研團隊!
就像他為華國的可控聚變行業、航天行業,間接或直接培養出來的人才一樣,哪怕有一天他不再過問任何一件和核聚變或者電推進技術相關的事情,綻放在華國大地上的聚變之火,也絕對不會有黯淡的那一天……
看著陷入沉思的年輕人,王院士點了點頭。
他知道自己的這一席話,大概是起到作用了,於是便站起身來,笑著說道。
“行了,初代無線充電樁的設計圖已經在你手上了,我也就不在這裡打擾了,今晚上和陸院士打個電話交差,明天我也得回上京那邊去了。我對你唯一的一句忠告,就是別滿足現狀,好好加油繼續在這個方向上鑽研下去,不管是無線充電技術,還是對於你自己個人,未來都是不可限量的!”
“謝謝,”認真記住了這句忠告,王強沉默了一會兒,忽然接著開口說道,“……我可以,叫您一聲老師嗎?”
微微愣了下,王院士隨即哈哈笑了笑,擺了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