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是百萬級的經費了,他甚至連自己的實驗室都沒有,
最理想的出路大概便是兩年博士後,申請青千,直聘985……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青千的比例又有多少?
正如字面那樣,不到千分之一而已。
回到了圍脖的正文,看到金陵高等研究院這幾個字樣的時候,侯進力不禁想起了前段時間在學術界引起熱議的那件事情。
新的可控核聚變研究單位落戶金陵,總設計師似乎正是陸舟。
這事雖然沒有新聞大肆報道,但在學術界卻並不是什麼秘密。
有的人認為陸舟膨脹了,有的人認為他瘋了,也有人試圖論證其中的可能性,畢竟可控核聚變說遙遠確實遙遠,但說近的話其實也就只差那麼臨門一腳……
雖然,這一腳踢了五十多年也沒踢進去。
侯進力不禁在心中猜測,這金陵高等研究院擴招做材料方向的博士,會不會和可控核聚變的專案有關?
懷著好奇的心情點開了圍脖後面的連結,很快他看到了招聘簡章的正文。
當看他的目光移動到了待遇的那一行時,眼睛頓時便挪不開了。
正式研究員年薪十五萬!
還有年終獎、五險一金、食宿補助……
當然,最讓他挪不開眼睛的,還不是那轉正之後十五萬的年薪,而是在那之後的描述。
根據招聘簡章中的描述,只要透過了面試,經過16個月的實習期,便可以獲得正式研究員的資格!
一般來講,對於非留洋博士來說,正常的流程是先在高校做兩到三年的博後,再走助研、副研、副教授的流程,這一套下來至少都得六年的時間,而如果運氣不好跟了個不靠譜或者沒良心的老闆,熬到能夠獨立研究的資格,八年都是少的。
然而人生又有幾個八年?
身為一名研究員的黃金時期,也就只有三十歲到四十歲這十年而已。
如果他能成功應聘正式研究員,等於可以至少少走六年的路。
想到再過兩天,自己在科大做博士後剛好就一年了,侯進力的心思不禁火熱了起來。
正式研究員的身份,就以為著可以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從事獨立的研究工作,實現從被剝削階級到剝削階級的階級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