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不夠,這得兩頓!”羅師兄狠狠地撂下這句話,去旁邊拿起了掃把。
陸舟將書本摞在了桌子上,笑著說道。
“沒問題,三頓都行。”
兩個人一起幹活兒,效率高了不止一倍。
雖然陸舟不想承認,卻也不得不承認,羅師兄收拾東西的速度確實比他快很多,甚至可以說……輕車熟路?不過想到他經常參與俱樂部活動,差不多已經融入了這邊的社會,陸舟也就沒多奇怪了。
說來慚愧,以前在金大的時候偶爾還和飛哥打打籃球,現在怕是連三步上籃都生疏了。
就在他開小差的這一會兒功夫,羅師兄的聲音忽然從旁邊傳來。
“《華盛頓時報》?這玩意兒是誰放這兒的。”
從桌子上撿起來一份明顯嶄新的報紙,羅師兄皺了皺眉。..
然而當他翻開了第一頁,便愣住了。
注意到了羅師兄的表情,陸舟不由問道。
“那是什麼?”
“沒什麼,韓國人的媒體,不用在意,只是為了噁心一下你。”羅師兄隨口說道,正準備將它扔進垃圾桶,不過卻被陸舟伸手好奇地接了過去。
然後在看到標題的瞬間,他也愣了下。
《被忽視的群體,一位來自奈及利亞的數學教授的心聲》
文章中,講述了奧派耶米?伊諾克教授和黎曼猜想的故事,5年年底他將論文發在了Ariv網站上,但等待許久無果。
最終,等待無果的他,選擇致信克雷研究所。
然而克雷研究所並沒有回應他的期待,他等到的僅僅是來自精英階層的冷漠。
據伊諾克教授所言,他之所以決定解決這一著名的數學難題不是為了獎金,而是因為自己的學生。正是因為學生們相信自己,他才開始嘗試解決這一數學難題。而這筆獎金,最終會被用在教育方面。
到這裡為止其實都沒什麼,不過再往下看去,陸舟就越來越絕對有點兒不對頭了。
文章,節選了一段記者拉爾特對伊諾克教授的採訪。
【伊諾克教授:任何素數都是處在黎曼ζ函式建立的素數分佈體系之下,你可能不明白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我可以告訴你,它就像“飛人”博爾特一樣,在賽場上是無敵的。
拉爾特:也就是說,你的方法可以很輕鬆地解決哥德巴赫猜想。
伊諾克教授:是的,沒錯。
拉爾特:如果克雷研究所沒有冷漠地無視你的研究成果,基於你的黎曼ζ函式建立的素數分佈體系,你大概需要多久證明哥德巴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