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這位老頭有多牛,早在70年代的時候,他便用硫化鈦作為正極材料,金屬鋰作為負極材料,設計出了最早的鋰電池。而這也是公認的,最早的鋰電池。
只不過因為眾所周知的鋰枝晶導致的安全性問題,鋰電池一直沒能成功走出實驗室。直到陸舟的改性PDMS材料解決了這一問題,鋰電池才算是完成了從炸彈到電池的蛻變。
“幸會幸會,”陸舟和斯坦利握了握手,看向了站在他旁邊的那位,“這位是?”
斯坦利教授介紹道:“這位是達倫·伍茲,埃克森美孚CEO。”
“很高興認識您,陸教授。”達倫·伍茲對陸舟笑了笑,也伸出了右手,“您在《自然》、《科學》上刊登的論文令人印象深刻,就是有些觀點實在太難懂了,恐怕我有不少東西還得向您請教。”
雖然沒有聽說過達倫·伍茲,但埃克森美孚陸舟還是有聽說過的。
記得就在兩個月前,美孚的CEO還是雷克斯·蒂勒森。不過隨著某個地產大亨上臺,這位曾在16年被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CEO”的高管,便遞交了辭呈,轉行當國務卿去了。
看來這位伍茲,便是蒂勒森的繼任者。
“您好,”和這位CEO握了握手,陸舟有些意外地看著他問道:“伍茲先生也對鋰電池感興趣?”
伍茲微微一笑:“當然,石油可是寶貴的化工原料,用來燃燒實在是太浪費了。相比起汽油,我們更願意讓它變成化工原料。事實上,為了緩解全球變暖等一系列氣候問題,我們一直致力於新能源領域的投資,電池自然也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埃克森美孚雖然是一家石油天然氣公司,但其涉足的領域卻不只是石油天然氣,對化工、汽車、新能源等等行業也都有所涉獵。
最早的鋰電池是斯坦利教授的實驗室做出來的,而出資者正是美孚化工。
陸舟笑了笑,沒有說話。
美孚對新能源領域感興趣是正常的,不感興趣他反而才會覺得奇怪。不過要說原因是因為什麼全球氣候變暖之類的社會責任感,那也太滑稽了。
目光炯炯地看著陸舟,伍茲笑著繼續問道:“說起來,關於HCS1材料的合成工藝有進展了嗎?”
陸舟搖了搖頭:“還沒有。”
“那還真是令人遺憾,”伍茲嘆了口氣,用頗為遺憾的語氣說道,“那是個非常不錯的材料,但是它的價格實在有點讓人無法接受。”
很明顯,美孚化工也照著陸舟在論文中描述的那個方法,用碳奈米管與富勒烯材料進行共熱反應,篩選得到了少量的HCS1,並且按照20%的質量分數配比與單質硫進行了混合。
雖然迴圈次數和迴圈效率都算不上友好,但其優秀的能量密度,依舊讓人垂涎。
像是四旋翼無人機,一些水下作業裝置,對續航效能要求較高的領域,鋰硫電池的空間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