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聽到任命的袁立偉自己都微微詫異了下。
當然了,這位商學院學霸也僅僅只是詫異了幾秒鐘而已,很快便恢復了一如既往的淡定。
確實,這是最明智的選擇。
股權分配和人事任命結束,從今天開始,在座的所有人,身份將不同於以往。不只是校園助手社的社團成員,不只是創業團隊的夥伴之一,更是校園助手的股東,校園助手未來的發展,將與他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
與此同時,在專案實現盈利或者A輪融資啟動之前,不管其它僱員拿著什麼樣的薪水,在座所有人的工資都只有象徵性的一塊錢。並且,三年之內,所有人不得出售手中的股份。
最後,為了防止人事變動造成股權流失,陸舟還做出了一條特別的規定。
如果未來某一天,有人退出團隊的話,董事會將啟動投票程式。當票數大於三分之二時,將觸發強制回購協議,以最近一次融資價格從對方手中回購股份,存入股權池中,用於對其它高管的獎勵。
如此一來,也算是避免了競爭對手溢價收購股權的可能性。
散會之後,等所有人都走了,陸舟單獨找到了吳大海,談到了先前沒有提及的,關於他的人事任命。
“我這裡有兩個選項,一個選項是人事總監。”
吳大海想也沒想,便問:“另一個呢?”
陸舟:“董事會主席。”
吳大海屏住了呼吸。
這個職位,和董事長來源於同一詞源。唯一不同的是,在華夏地區董事長通常作為最大股東,而董事會(局)主席由董事會選舉任命。兩者在職務權力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沉默了大概一分鐘那麼久,吳胖子沒有立刻做出選擇,而是反問道:“那你呢?”
我嗎?
陸舟笑了笑。
這個決定,其實在很久以前他就在考慮了,甚至更在拿出20%的股權分給其它創業夥伴之前。
由袁立偉擔任CEO,負責公司的具體經營,由吳胖子擔任董事會主席,協調各股東之間的關係,並代表董事會作出符合全體股東共同利益的決議。
有這兩員大將在,只要他們彼此之間不產生嚴重的矛盾,整個創業團隊即便沒有他這個創始人,似乎也沒什麼影響。
不,倒不如說,這樣反而更好?
倒不是妄自菲薄,陸舟覺得,自己的能力更多的還是在科研領域,而不是企業的管理。
雖然創業聽起來很有趣,但人的精力終歸是有限的,將有限的精力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才是正途。而這也是他沒有選擇任務一,而是選擇了任務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