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嘗不是異界版的明朝倭寇之亂。
明朝時期倭寇起源於日本,經常侵襲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然而倭寇之亂到了中後期,真正的倭寇已經很少。根據史書記載,真的倭寇只佔十分之三,剩下都是假的倭寇,也就是明朝叛亂分子。
畢竟組成早期倭寇的日本浪人,對東南沿海人生地不熟,根本形成不了戰鬥力。只有與當地人勾結,才能四處上岸劫掠。
明朝抗倭專業書籍《籌海圖編》中,列出十四股倭寇的頭目,竟然全都是明朝人。
究其根本原因是明朝實行海禁,讓沿海居民無法靠海吃海,活不下去只能落草為寇。再加上商人為了利益,海禁鬆弛時是海商、海禁嚴格時就是海盜。甚至士族大戶也在暗中勾連,從而造成幾百年的倭寇之亂。
這個充斥魔力的世界。
藍寶石大公國的開拓令,與倭寇之亂有異曲同工之處。
“固然我們能從雄鷹王國搶奪不少資源,但土地上真正創造出來的財富,何嘗不是被雄鷹王國的領主們掠走……我們大概就是搶點礦,買點農奴,剩下的物資全都被當地貴族轉移。”
歸根結底。
應了元曲中一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開拓令打來打去,真正被掠奪的還是那些辛勤耕作的平民和農奴。李斯特甚至想到:“鋼鐵嶺王國與雄鷹王國之間每年的戰爭,是不是有些像地球上的英法百年戰爭?”中世紀時的英法兩國,發生過長達一百多年的戰爭。
貴族為了利益,發動騎士戰爭。
最終遭殃的自然是平民。
隨著對戰爭的思索,李斯特忽然感覺到意興闌珊,儘管他的靈魂來自於地球,與這個世界無關。
不過很快他就振奮起來。
“我什麼都不做,平民依然被貴族壓榨;我如果努力奮鬥,今後騎龍成功,未嘗不能帶給這個世界新的格局。”
握了握拳頭。
他目光變得更加堅定:“只要我心存正義,今後能帶給平民更好的生活,那麼我參與戰爭就是正義的行為!”這一番自我剖析,固然有粉飾為利益發動戰爭的行為,但同樣是他的內心寫照。
領地治下平民,生活水平絕對比其它領地的平民,要遠遠超過。
他的目標是騎龍,探索這個奇妙世界,並不打算以聖人自居,但也不會成為唯利是圖的冷血貴族。
為騎龍大業奮鬥的同時,順便給世界帶來美好,何樂而不為。
心頭的信念擦拭乾淨。
他恢復一貫的淡然處之,站在船頭,端著一杯果汁,欣賞藍天白雲與碧波盪漾。四天時間一晃而過,船隊已經順利抵達鐵蹄島牛角城。
將在這裡做最後的物資補充。
六天之後,劍指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