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岸。
海潮退去,浸泡在海水中的沙灘,滯留著大量貝殼、海星、螃蟹等海鮮,已經有漁民開始來打撈海鮮。
李斯特騎在驪龍馬背上。
看著一大群人赤著腳在沙灘上忙忙碌碌,他們在忙著連線繩子,幾乎把小鎮所有的繩子都找來,擰成一股繩。
科斯托潛水摸到沉船的位置,將繩索套在沉船的龍骨上面。
再游回來,對眾人招手:“拉!可以拉了!”
幾十名農奴,像是伏爾加河上的縴夫,邁著沉重的步伐,瞬間將繩索繃得緊緊地。他們在高爾泰的指揮下,喊著口號,使出力氣:“一、二、三!”
一、二!
三!
口號聲一陣一陣。
繩索勒緊他們的肩膀,隨著他們身體的節奏,舒緩、緊繃。一步一個腳印,將腳深深陷入黃沙中。他們有的是半百老人,有的是年輕少年,做著同樣的工作。衣服破破爛爛,臉龐黝黑,頭髮貼著額頭,汗水在滴落。
他們真的很像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但他們並不是。
列賓的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李斯特看過,語文課本書上就有。畫中縴夫常年在河邊拖船,生活將他們摧殘的麻木不仁。鮮花鎮的這些臨時工縴夫,臉上卻有著笑意,即便頭頂驕陽似火。
因為這一趟縴夫工作,每個人可以獲得一個銅板的收入。
從偉大鬱金香堡來到於此的領主大人,慷慨仁慈,為他們帶來充足的食物和叮噹作響的銅板,甚至是銀幣、金幣!
生活,從未有過如此充滿希望。
“一、二、三!”
“用力!”高爾泰在一旁大吼,“你們這群懶惰的傢伙,都沒有吃飯嗎!”
海面上,科斯托不斷下潛、浮出,高聲叫喊:“加把力,船身已經拔出來了!再加把力,就要把船頭拉出來了!”
幾次口號聲落地。
科斯托再次高聲叫喊道:“成功了,沉船成功拔出淤泥海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