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是說,下一步我已經斟酌詳細,暗處那些人就算查到你這,都沒用。”
吳啟更是不解,“怎麼會沒用?崇訓啊,你要知道,肖老道那個人不是一般角色,他摸老九的心思都摸得極準,何況是你?不管你跑到哪兒,那老道士只要真想找你,一定找得到。”
“我知道啊!”萌公子點著頭,“我也沒想過要躲開那老道士啊!到河州,我和巧兒與你分開之後,本公子一路北上,去涼州找我爹,我看那老道士還跟不跟著我了?”
吳啟:“......”
巧兒:“......”
好吧,兄妹兩人不得不佩服,萌公子確實有點料。
去涼州找武三思......他們怎麼沒想到?
只要萌公子到涼州去投靠了武三思,任肖老道士心眼兒再多,再聰明,也不會繼續在武崇訓身上下工夫了吧?
包括吳老九想把武崇訓抓回來,也絕跡想不到這貨除了躲在吳啟這兒之外,還有下一步。而下一步,正是去涼州。
這是一個看似不合理,但卻最合理、最有邏輯性的選擇。
怎麼說呢?吳寧知道武崇訓要出京,出京的目的是徹查吳長路的下落。
如果肖老道也盯著武崇訓,也對他起了疑心,那肖老道的思維模式當然也是此人可疑,背後有妖。
他們最有可能,也是最符合邏輯的思路也就是往南找,甚至吳長路曾經出現過的地方必成重點,包括房州等地。
誰會想到,萌公子的思路不是吳長路,而是順著闖禍出逃的假象走的。
想想吧,一個紈絝公子打了太子、闖了大禍、逃出了長安城,還帶著個歌伎,他會去哪?他能去哪兒?
本能反應當然是投奔自己老子武三思,以借梁王之貴幫他擺平。
吳寧和肖老道是絕跡想不到,萌公子會反向去涼州的。
而肖老道就算順著吳啟的隊伍查到了武崇訓的行蹤,那他會怎麼判斷武崇訓出逃這個疑點呢?
他還會覺得萌公子出京和他擔心的問題有關嗎?還是坐實了,武崇訓只是因為得罪了太子,不敢在京城呆了。才跑到武三思那裡避難呢?
這才是萌公子高明之處,就算有人查到他的行蹤也沒用,只會更加的排除他的嫌疑。
“放心吧~!”萌公子此時大包大攬,一副志得意滿的做派。
“我和巧兒去我爹那躲一陣子,然後再南下暗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