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嗣就這麼走了。
望著其離去的背影,李賢眉頭深鎖,難見笑顏。
他原本以為,武則天病重之後,下旨讓他理國,這是在給他機會。
可是,現在看來,這個機會似乎太渺茫了。
到頭來,老太太還是傾向於武承嗣,即使現在還不能把朝政交給他,卻也想著讓他安心。
那自己呢?
難道?真的像李顯說的,只是一個陪跑的?
寂寥的回身而走,看著這巍巍皇城,李賢心說,看來,這裡他呆不了多久,等李千里與李多祚交割軍務一完,就輪到了武承嗣。
之後,武承嗣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入城,接手他的位置了。
李賢不知道,這次離開,什麼時候還能回來。
————————
好吧,李賢的多愁善感似乎有點多餘。
因為,李多祚確實是不日進京,和武承嗣幾乎是腳前腳後。
但是,誰也沒想到,就是簡單地交割十萬禁軍的軍務,這老哥倆卻足足折騰了半個多月也沒弄完。
按說,這事兒一點不難。
李多祚和李千里需要做的就是,清點各軍人員。
別出去是十萬,回來是九萬九,那一千沒影兒了。
然後,出征所用糧餉數額,結餘多少,這個得清點明白吧?
還有軍械耗損,折了幾根車軸,丟了幾把弩,這些也要算清。
再然後就是,此次出征,李多祚覺得哪些兵卒將校表現不錯,上報功賞。
就這麼點事兒,說句不好聽的,兩天要是弄不完,那就是主將不識數兒。
可也偏偏就是這麼點事兒,不但半個月還沒著落,而且往後看也是遙遙無期。
問題出在哪呢?
就出在這個點驗糧草結餘,軍械耗損,還有上報功賞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