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能從感業寺裡出來,從太宗的宮人變成了高宗的昭儀,除了李治的功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王皇后與蕭淑妃爭寵而來。
王皇后是想利用武老太太對抗蕭淑妃。
而那個時候還十分弱小的武則天,自然不能違背王皇后的意思,與蕭淑妃從一見面開始,就是水火不容的仇敵。
後來,武則天站上了後宮之巔,曾經的對手蕭淑妃自然也就沒了好下場。
坊間更是盛傳,說武則天不但把蕭淑妃打入冷宮,而且為解當年之恨,還砍去蕭淑妃的手足,浸泡在酒甕之中折磨至死。
坊間傳聞雖不足信,可是從中也不難看出,武老太太與蕭淑妃的關係惡劣到了什麼地步。
對於蕭淑妃所出的四個兒女,自然也就不會太好。
雖不象史書所謬誤那般,說武則天把宣城、義陽兩公主在掖庭冷宮關到四十多歲才嫁人。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但凡武老太太有點什麼事兒,哪個李姓王要造反了,那麼李上金、李素傑都是第一懷疑的物件。
宣城、義陽兩公主更是多多少少要受一點牽連。
再加上武老太太雖不至於直接迫害他們,但平時的不管不問,也是少不了的,想來日子確實不好過。
可是,吳寧轉念一想,也不對啊?
從武則天的角度看,宣城公主確實好不了。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宣城公主,包括義陽大公主應該過的不錯。
為什麼呢?
呵呵,蕭淑妃爭寵失敗,可是蕭淑妃的本家卻是如日中天,蘭陵蕭氏直到現在也都是頂級門閥。
“蕭家不管嗎?”
吳寧疑然發問,只聞掌櫃的道:“嗨,別提了。十年前李上金、李素傑不是牽連謀反嗎?”
“那次牽扯甚大啊,不但李上金、李素傑命懸一線,連宣城、義陽兩公主的夫家也都牽連下獄,眼前就要定罪問斬了。”
“蕭家在那之前,包括護國公府、長孫府與宣城、義陽公主兩家還是多多少少有些來往的,可是出了這麼大的事兒,宣城公主為了救其夫君,去蕭家、程家、長孫家求援,只求保夫君一命。”
“可是幾家一看,這明顯就是女皇陛下要除掉蕭淑妃骨血啊,哪裡敢救?”
“只得壯士斷腕,棄宣城公主於不顧。”
“宣城公主是拜天求地,無救夫之門,最後一怒之下,與三家恩斷義絕,老死不相往來。”
掌櫃的說到此處一攤手,一扁嘴:“可是誰能想到,事事無常,那件事兒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明不白地就過去了。”
“不但李上金兄弟無事,宣城公主的夫君王勖也放了出來,官復原職。”
“從此,宣城一家與那幾個名門大族不但斷了往來,而且越來越疏遠。到了最後,勢如水火,不死不休了。”
“呵呵。”掌櫃的說的精彩,可是吳寧卻是不太認同,“勢如水火,也要實力相當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