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秦國所處關中,隴右之地,正適合麥子的耕種。而由西域傳入中原的麥米,也正好第一個到達秦國。”
“然而,當秦人透過種麥得以大幅提升糧產之時,其餘六國還是以粟米為主要作物。”
“試問陛下,粟米對麥子,哪個能勝?”
“!!!”武則天眼前一亮
“不錯!!粟米對麥子,怎麼可能得勝?”
粟米的產量和麥子是沒法比的。讓吳寧這麼一說,倒是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了秦之一統。
而吳寧的聲音適時傳來,“秦國雖不佔黃河產糧的全部,可是得麥子之利,秦國等於是把黃河上下這個產糧之地昇天再造了。”
“秦因麥子一統六國,而麥子也因秦而廣植天下。”
“對對對!!”武老太太顯然來了興致,舉一反三,道:“子究所言極是!正因有麥子遍植天下,中原自秦起,便是繁盛千多年,四海皆服。”
說白了,秦國利用麥子的高產,先讓自己升級,進而統一六國,使得中原跟著晉級。
而自秦之後,華夏文明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
“那陛下可曾想過,始皇帝為何要修長城呢?”
“嗯?”
武則天一愣,“不是......不是為了抵禦異族嗎?”
“確實是為了抵禦異族,但卻也沒有那麼簡單!”
“哦?怎講?”
吳寧一笑,“懇請陛下取一山河圖來。”
老太太與吳老九探討的正起興,怎有不可?
“婉兒,速去取來!”
不多時,山河圖於二人面前展開。
吳寧指著秦長城舊貌之處道:“陛下且看,秦長城在這裡。”
“陛下找來懂地誌天候的天官一問便知,秦長城畫的這條線,正好把這塊糧產之地包裹其中。長城之內,雨水豐足。長城之外,乾旱無收。”
“是嗎?”
武則天仔細看著山河圖,身邊沒有天官,也只能聽吳寧一家之言。
而事實上,秦始皇畫的這條線,比吳寧說的更加精確。
如果用後世的水文地圖來看,正好卡在400毫米降雨線上,分毫不差。
秦始皇等於是用長城隔出了內外兩重天。內裡,風調雨順,糧米豐足;外面,則是赤地千里,不事農耕。
“陛下不覺得,始皇帝畫的這條線,另有深意嗎?”
“什麼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