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處於荊湖腹地,白河於此併入漢水,使得漢水更加水豐流緩,極利行船。再一路奔入長江,西可入巴蜀,東可下江南。
是以漕運發達,實為重要樞紐。
這裡和房州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南船北馬、七省通衢。
北面的鄧州,借白河之利,將糧米運到襄州,轉下大江。
西面的金州、房州,亦由陸路把特產運到這裡,方可下江南。
而東面的隋州、申州若想西運,也必要經過襄州,方可成行。
這也就不難想像,為何縱論數千年,襄州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民生必盛之所了。
此時,孟家老丈與吳寧並立江邊。
孟老頭兒指著目光所及之處,傲然道:“這便是襄州碼頭,自東周之時便已興盛如今了。”
吳寧聞罷,由衷點頭。
他不喜歡歷史,可是今天卻真真正正地體會到了什麼是歷史的厚重了,因為襄州就是一段歷史,就是那份厚重!
華夏文化的兩大源頭《詩經》、《楚辭》從這裡發源。
荊山採玉人卞和,從這挖出了一塊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獻於皇家,成了各朝傳承的傳國玉璽。
有個一夜白頭的伍子胥助吳王稱霸。
還有個傑出青年,在這隱居交友,後來被劉備看上了,三顧茅廬,才有了“三分天下”和《隆中對》。
出了個美男子,叫宋玉。
走出去一位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名士龐統、龐德公、馬良,都是這兒出來的。
更別說,現在有個張柬之是把武則天拉下皇位的牛人,將來有個孟浩然仍在吃奶。
再往後數,郭大俠也是在這兒抗擊的蒙元。
好吧,郭大俠是金老爺子編出來的,可是抗擊蒙元卻是真的。
反正,吳寧很喜歡這座城。
那是和後世站在這座城上完全不同的兩種感覺,儘管後世的襄陽依舊古樸,依舊厚重。
只是,隨處可見的高樓廣廈、鋼鐵叢林,難免會讓人有些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