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丈人可以啊,銷售型人才啊!業績炸裂啊!
要知道,當下大唐的物價水平可是很低的。一斗米也不過百文;白麵稍貴,一斗也只要一百五十文;一匹麻布也才三四百文。
而在房州,炭末、劈柴一文錢能買好幾斤,碎炭依成色好壞,一到兩文不等。只有像烏竹炭,或者精選的大塊好炭,才能賣到三文錢。
聽說太宗年間物價更低的讓人髮指,一斗米才三四文錢。
可就算現在,吳老九除了炭價,也已經很滿意了啊!
再說益州,雖然是大城物價要高些,可他之前也專門瞭解過,益州木炭的行情並不比房州好多少。
一來,巴蜀之地火井遍佈。
什麼是火井?就是特麼的天燃氣井。
想不到吧?
吳寧也沒想到,一千四百年前的大唐居然有天燃氣,而且還不是隨便用用的那種,人家火井利用極其普遍、極其高階。
蜀人不但用天然的、接近地表的氣井就地煮鹽、焙茶,甚至有的地方還能用竹筒、木管做成管道,引氣入戶。
這可是天燃氣入戶啊,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
二來呢,巴蜀盛產竹材,蜀人的竹炭產量也是極大。而且,竹炭的品質比木炭要好上不少,普通木炭在巴蜀那都是窮人才用的東西。
所以,那邊的炭價其實和房州是差不多的,有的時候甚至比房州還要便宜一些。
可是就這種行情,就這種市場環境,秦文遠還能賣出五文錢的高錢,而且一訂就是五十萬斤,吳寧都不知道他是怎麼賣出去的。
......
“這個,這個這個......”
“已經開春了,能用得了那麼多炭嗎?”驚喜有點大,吳寧心裡還有點不踏實了。
哪成想,秦福一臉的嫌棄,“九郎這就有所不知了吧?益州之地豈是小小房州可比?”
此時的益州在整個大唐都是排在前幾的大城,城民二三十萬不止。即使不是冬天,就單做飯燒水的用炭量,那也不是個小數目。
五十萬斤,扔到益州可能連個水花兒都打不起來。
“若非主家怕九郎兩月之期交不了貨。”秦福這個狗腿子,就好像那五十萬斤炭是他親自賣出去的一樣。
“若非主家怕你交不了貨,百萬斤也早就賣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