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這個吳老九.,就會支使人!”
“......”
“!!!!”
老者本來也在奇怪,我還沒走呢,你刷的哪門子牆?
再說了,什麼叫全當沒看見?
可是,吳黎這麼一念叨,老頭兒登時一個激靈。
“這位小哥兒,你叫店傢什麼?”
“吳老九啊!”吳梨理直氣壯,“他排行第九,比咱還小上兩個月。”
“可不就叫他吳老九,還當如何?”
“......”
老者不淡定了,吳老九......吳九......五九!
難道,這少年就是肖仙長口中得於“五九”的,那個吳九?
可是再一想,也不對啊?
這麼一個山間小店的少年怎麼可能幫上吾孫?又怎麼能為那個“得於五九”的吳九?
......
——————————
接下來的日子平淡卻又充滿希望。
孟家老丈最終還是回了襄陽,只不過,臨走之時,託付房州的舊友多多注意這個吳寧。
雖說不太可能就是他,但是存個心眼兒多多留意,倒也不是什麼壞事。
炭窯那邊已經在開始存料了,雖說正值秋忙,各家都忙著地裡的活計,可是祖君下了死令,抽出時間大夥兒還是多多少少上山撿一點乾枝先存著,只不過是慢了一點罷了。
今年坳子裡起了幾家客店生意紅火,年後還有幾家的店面也會在吳九郎的幫襯之下開張。如果窯廠還能一改困局重新興隆,那下山坳不但能過個好年,以後也有了奔頭。
四伯吳長路愈發的忙碌了。
兩千府兵的訓誡剛剛告一段落,四伯就接到上頭的將令,讓他把人馬拉到州府交界之處待命。
聽說,京使十月初即到房州。
讓吳寧不爽的是,四伯臨走之前特麼把吳啟也帶走了。倒不是隨軍,而是送到吳啟的孃舅家裡去了。
今年是吳啟孃舅五十壽辰,雖說自打他娘去世之後兩家疏於來往,不過五十大壽是說什麼也不能錯過的。
對此,吳寧也是日了狗了,特麼什麼時候過壽不行,非趕在這個時候過,正忙的時候啊!!
最近這段時間,他的尋翠居已經不需要什麼香客來支撐生意了,隨著武承嗣、武三思,還有太平公主的即將到來,別說他這個只有兩間客房的高階民宿,城裡的大車店都已經人滿為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