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海龍國的國民一個個驍勇善戰,給海夏國造成巨大麻煩。
海夏國大部分的海族都無法在深海,發揮百分七十的戰鬥力。海龍國的所有國民卻可以在淺海發揮百分之八九十的戰鬥力。
從古至今兩國的紛爭從未斷絕,海夏國並非沒有強勢種族。守衛著深海與淺海交界處的戰士,全都是海夏國十大種族的精英。
海龍國幾度差點被滅國,海夏國也曾幾度被滅國。但是他們都挺過來,重建家園,又快速復興,都比前朝更強。
說著時間推移,雙方趨於勢均力敵。如今想要把對方滅國,都極其困難。
直至一日,海岸上突然有一路上大帝國瑞靈國,將帝都搬到此地。瑞靈國舉全國之力,不消半年就將一個宏偉的帝都建成。
人族不擅長水域作戰,但需要在海里捕撈和採摘各種海產品。海族不擅長陸地戰,他們也不需要上路地。
人族和海族都要那海產品,必然成為兩個種族的利益衝突點。
普通海族在陸地上的戰鬥力,直接被削弱大半。十大種族卻也只能保持個七八成,還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兩棲生靈。
問題在於,海夏國哪裡有更多的精力和兵源打兩線戰爭,將人類趕走。
可是,海夏國若默許人族大肆捕撈,他們海夏國子民飼養和種植的海產品。其子民們定是心不甘情不願,小衝突肯定會有,死傷肯定也會有。
隨著人族死亡增多,人族定是也認為海族在故意刁難搗亂。雙方仇恨都在積累,終有一日會爆發。
雖然海夏國並不害怕人族大舉攻入海洋,但是會讓海夏國得分出不少精力迎戰。若海龍國也瘋狂進攻,海夏國必然會被撕得支離破碎。
正當海夏國覺得苦惱之際,瑞靈國拍來使臣,願意跟海夏國全面經貿往來。瑞靈國作為一個平臺,替海夏國招來客戶,讓海夏國跟陸地上其他勢力,互得所需。
瑞靈國則不直接參與買賣之中,只是作為公正第三方平臺,收取渠道費和各類稅務。
瑞靈國也會全面禁止自己的子民下海大肆撲魚,而是讓海夏國的子民自己捕撈,上岸售賣。瑞靈國的子民做中介,或者加工海產品。
無論是養殖海產品、種植海產品、或是打撈收割海產品,人族都不及海族的種族天賦,且人族還得冒著生命危險。
可是經歷各種天災人禍,人族有著自己一套生存方式。在加工各種食物,變廢為寶的能力,遠超於其他種族。
海族可稱為生產鏈的上游和中游,人族則為生產鏈的下游,以及各類服務業。瑞靈國則全力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大平臺,且幫其海產品傳播出去。
瑞靈國更不避諱跟海夏國直言,瑞靈國也要跟海龍國一起合作。雖然海龍國生活物質匱乏,卻擁有著大量礦藏,且深海魚蝦貝類也不少,品質更不會差。
海夏國君主差點沒把瑞靈國使臣給羞辱一番,然後趕出海夏國。瑞靈國使臣立馬大喝,“海龍國想要跟我瑞靈國合作,想要與陸上勢力貿易往來,還不是得過你海夏國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