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士村是約維爾下屬的一個村莊,勘探地形測繪地圖的旗軍過去跟那個村子的百姓關係特別好,後來因為旗軍跟教堂裡的老修士抬槓,非說秦始皇比耶穌生得早,把老修士氣死了。
後來將官為彌補過失,給那個村子起名叫修士村,部隊以村莊水井為中心劃出方圓十五里安全區,將範圍內田地全部分給村莊百姓,承諾在這個範圍內不再出現明軍,准許這個村莊不交稅、不受管理。
直到現在,溫切斯特以西所有土地盡已落入明軍之手,修士村依舊維持原貌,只是沒了修士與貴族。
倒真成了安居樂業之地。
正月十五,普利縣轄境下諸多村落舉行燈會,也確實像英格蘭宮廷所想象的那樣,即所謂的戰爭準備,一千二百名普利百姓沿途高打紅燈籠,放著鞭炮送回防過年的明軍再次東進。
其實帶兵發起東征的應明滿心詫異,都這樣了,為什麼英格蘭王室還不投降呢?
過去半年,他們一直忙著剷除已佔領土地上的貴族、富商、修道院,主要是其中佔有土地的人,沒有土地的貴族或什麼人,明軍也全不在乎。
因為這是他對英格蘭百姓的承諾,只要百姓不參與對抗明軍,明軍有責任保護他們的財產、並分給他們更多土地。
當然印刷在小報上的承諾原話是:當明軍向東發起總攻,作為大明普利縣最高軍事長官,只要百姓不參與對抗明軍,將嚴厲禁止士兵劫掠、並將為富不仁的商賈貴族佔有土地分給窮苦百姓並保護他們的身家性命。
為富不仁,什麼是為富不仁?
根據大明的觀點,英格蘭全境佔有土地超過五百畝的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為富不仁。
能分給百姓的土地很多,去年那個對明軍說英格蘭土匪強盜大多數可能在倫敦的農夫過去一畝地都沒有,守護的農莊是領主的,明軍過境後他被分了一百二十畝田還有兩頭牛,官府給他配發全套農耕鐵具,後來乾脆提著長弓參軍了。
他們那個農莊,有四十個年輕小夥子,如今有十三個都加入了明軍,和廣闊大地上的眾多英格蘭農夫一樣,編在與三個牧野營並列的三個普利營裡。
鎧甲兵裝要差一些,但都是經過訓練的長弓手,尤其士氣高昂,明軍回普利過年時他們有一個營駐紮在邊防南安普敦,擊退了兩次溫切斯特的部隊進攻。
誰都能輸,他們不能輸。
明軍的東洋旗軍輸了、牧野營輸了,了不起回亞州。
他們輸了將一無所有。
耕好的地,等不到收成就會變成領主的。
過去兢兢業業為領主賣命十多年,一朝發現原來沒有領主日子也能過得如此暢快,再也不想回到領主治下了。
這幫人現在整天叫囂著要解放倫敦。
隨著應明率軍再次東征,他們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