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學是講性空的,至空無溪,廓然無物,一切虛空。”
無不自無是說萬物的現象雖然存在,但要看到萬物的同一本性,郎色論講的是“郎色自然空”,是要就物質現象來看就是空的。
支遁在佛經內典之中,對《般若經》下的功夫最深,他在出家以前,就曾研究過《般若》。後來又經常辯論、講誦《般若》,對此間學說很感興趣。
但總覺得差強人意,似乎少了點什麼東西存在,如今聽葉秦道明,心中缺的那一角終於能夠補全。
般若這個智慧包含六種,就是所謂的六般若。
“無智於智,故能運於智”,由於要教化,就不得不寄言,運用語言、名詞、概念、文字,也就有智慧。
“智存於物,實無跡也”,般若智慧並不執著事物的形跡,至理是無名的,因此要明悟“所以寄”、“所以言”,以達到“理冥”、“智存”的境界。
“阿彌陀佛,今日聽君一席話,貧僧感觸良多,恍若心中迷霧被風吹散。”
一直以來支遁都在思考這些事情,卻始終沒有答案,可如今葉秦的講解,卻讓他茅塞頓開。
支遁從蒲團上起身,朝著葉秦深深鞠了一躬。
“貧僧身無長物,沒有什麼好贈送的,唯有這串念珠一直隨身攜帶,跟我良久,希望能夠給施主帶來好運。”
葉秦看著支遁手上的念珠,檀木珠子隱隱還能夠聞到一股特別的味道,大概是受寺廟煙火薰陶,外表光滑圓潤,沒有任何瑕疵。
平凡而又不凡。
這串念珠跟隨支遁已有幾十年光陰,從他出家之前就一直陪伴,可以說是無比珍愛之物。
葉秦不好拒絕支遁好意,尾巴靈活一卷,那串念珠便帶在了尾巴尖上。
原木色的珠子映襯著幽綠的鱗片,恍若無上佛韻流轉其中,看起來分外和諧。
支遁雙手合十,微微一笑,“此物與施主有緣,希望日後能夠對施主有所幫助。”
可惜葉秦註定只能辜負他的好意,因為此地是斑駁歲月片段,似真似幻,隨時都會離去,東西也帶不出去。
箇中緣由他也不好告訴支遁,三言兩語也解釋不清楚,索性收下這串念珠,“多謝。”
支遁搖了搖頭,“該說感謝的人應該是貧僧才對。”
天色已經漸晚,夕陽的餘暉落在了古老的建築上,鍍上一層粼粼波光,梵音低吟,晚鐘飄揚,整個寺廟都沉浸在晚霞的余光中。
葉秦心神微微有些盪漾,神魂有種被牽扯的感覺,但是並不明顯,意味著他在這裡呆的時間不多了。
支遁在這一刻似乎察覺到了什麼,語氣有些悵然,“施主這是要離開了嗎?”
葉秦點了點頭,“到了該離去的時候。”
如同來的時候那樣,支遁也沒有問葉秦要去哪裡。
一人一蛇來到了寺廟外,看著不遠處的落日。
支遁忍不住問道:“還能有再相見的時候嗎?”
“也許有,也許沒有,但不管如何,希望你能夠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佛法就在前方,且去尋找。”
支遁咀嚼著葉秦這句話,低聲唸了一句佛號,神情變得釋然起來。
雲海翻騰,盪漾出無數的漣漪,金色還有橙色的光芒交織在一起,大片的雲朵聚集在一起,放佛要燃燒最後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