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天,張董開始昏迷,不省人事,醫生搶救無效,終於於此夜凌晨四時許,帶著‘迴歸故里’的美好願望,駕鶴西歸,永遠離開人世。張倩張松等張氏家人不勝悲痛。
三天後,張氏集團為張董在香港舉行了盛大的追悼會,沉痛悼念這位張氏集團的繼承者和開拓者,著名的企業家和慈善家。追悼會後,張董的遺體送去火化,將骨灰暫時放置殯儀館儲存。
一週後,張倩張松一起趕赴梁山縣為父親看地造墓。牛縣長、王書記、謝局長以及桃和李共同接待了他們,並對張董的去世表示哀悼。說到張董的墓地,牛縣長介紹說:“張董的墓地,由李和桃邀請春風裡的老人共同勘察,並請風水先生鑑定,看好兩處,一處在大梁山西山腳下,一處在大梁山東山山坡,兩處都有山有水,風景十分秀麗。明天,你們姐弟由李和桃帶領,親自到現場勘察確定後,便可破土建墓。”
第二天,張倩張松跟隨桃和李來到大梁山,分別看了兩處墓地,最後選定東山坡一處。張松說:“這裡地勢高爽,風景秀麗,父親站在這裡,既可以看到整個大梁山,也可以看到香港,新舊結合,南北兼顧,最為適宜。”
張倩問李:“造墓匠人打算用哪裡的?一定要技術好的。”
李說:“這方面,桃比我更瞭解,因為這些年旅遊公司不斷興建工程,用過許多施工隊,您讓她選擇技術最好、信譽最好的工程隊,給您推薦一個。”
桃說:“梁山地區有一個有名的朱建傑古建築工程隊,我們風景區的仿古建築、碑刻、涼亭,都是他們承包建築的,不但技術精湛,而且信譽好,從不偷工減料。明天我約他們來,你們當面談談,把你們的設想、要求說清楚,談好後籤個承包合同,就可以動工了。”
張倩張松都表示同意。於是桃即時打電話給朱建傑。
第二天,桃和李陪同張倩張松,和朱建傑一起到東山墓地實地勘察,雙方談好條件、要求,規定工價五十萬,工期三個月,簽訂了工程承包合同。
建墓合同簽訂後,李和桃邀請張倩張松到家中做客,用大梁山的山珍野味和山葡萄酒招待他們。姐弟倆邊吃邊議,十分滿意。
飯後,李邀請張倩姐弟參觀大梁山風景區,張倩說:“我來過幾次了,就不去了。你帶張松去吧,他是第一次來。我留下跟桃說說話。”於是李和張松一起進山去了。
桃帶著張倩參觀了她家的樓房和新建的春風裡村新居。幾年之間,春風裡面貌大大改觀,已經消滅了石頭屋和木頭屋,全建起了樓房,通了電燈,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走進了每家每戶,晚上一片通明。
李家的樓房建在半山坡上,上下兩層,共十間,背靠青山,面朝澗水,風景秀麗;室內,新式傢俱、家電一應俱全。
張倩看了說:“你這新居確實不錯,房間寬敞明亮,裝置齊全;室外,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生活在這裡,起碼多活十年。”
她回想起李向她介紹的情況,問桃:“如今你家樓房也建起來了,李的三項承諾全部兌現了,今後,還有什麼新的要求?”
桃想起結婚時,李對她的三項承諾,不覺臉紅,笑著說:“那都是貧困時的美好幻想,不想李卻當真了,要不,他也不至於到深圳打工,一去就是十多年不能回來。”桃嘆了口氣,“今後再沒有那些浪漫幻想了,只希望他能儘快回來家鄉,和我一起打拼大梁山的旅遊事業。現在家鄉不似從前了,不再靠種田、打獵、採藥材吃飯,也需要科學,需要人才。他回來也大有用場。”
桃指著幾個景區說:“你看,通向各個景區的盤山公路都修好了,汽車一直可以開到半山腰。各路上山的階梯也都修好了,兩邊都建設了護欄;遊客一邊登山看景,一邊攝影,可開心了!兩處大山澗上的索道也架設起來了,乘坐索道下山,從山澗上空飛過去,真正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可惜,他如今回來家也只能當遊客了。”
張倩說:“你這願望怕一時不能實現。李現在不同以前了:以前跟我當特助,想回家,請假回來就是了;現在他自己開辦了電腦公司,上下幾百口員工都看著他,他回來怎麼辦?那可是幾百萬的產業啊!他捨得、還是你捨得?”
桃嘆息道:“實在沒辦法!我去、去不得,他來、來不了。昨天我還跟他談論這個問題,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等兒子大學畢業,去接他爸的班,他才能回來。”
張倩聽了吃驚道:“李桃都上大學了?學的什麼專業?”
桃說:“今年剛考取。專業恰對口,河北理工大學,電子電腦專業。”
她突然想起,聽李說的,張倩又結婚了,丈夫是英國的華僑富商,還有了一個兒子。於是她問:“張總的兒子幾歲了?可上幼兒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