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無常必有妖,楊戩開了天眼,也看不到這些人身上有幽冥界的氣息。
好奇,也有一點恐懼,問他們說:“你們都是什麼人,既然身處十八層地獄之下,為何不見幽冥界的氣息?”
那將軍哈哈笑兩聲,聲音極其悲慘淒冷,回答他說:“我們本是天皇帝君衛隊,參加過對抗魔族的戰爭,一千年前玉皇帝君打敗了天皇帝君,我等七萬餘人被迫離開天界,投靠幽冥界陰間天子,為了躲避天的追殺,他將我們安置在十八層地獄之下,哪裡是陰間最冷和最熱的地方,子夜的時候一切都被冰凍,正午的時候一切都在燃燒,沒有人願意去,可我們沒有選擇,等了一千年,終於重見天日,但我們不是來報仇的,只是這個天的骨頭彎了,需要有人給他矯正。”
這段歷史,他們只在書上看到過,可書是勝利者寫的,幾分真幾分假很難說。
相對於書,他們更加相信眼前這個大仙說的,他通體明淨,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不像是會欺騙他們的人。
而且人類與神共同對抗魔族是真,其後所有活下來的天兵成為天皇帝君衛隊是真,玉皇帝君執掌三界後這些衛隊都消失無蹤也是真。
這些事不僅書上寫著,天庭那些年紀大的神仙也會偶爾講一點,雖然零零散散,但也能聽出個大概來。
如果這些人真的是一千年前的天皇帝君衛隊,那麼若木的實力就太可怕了,這些人的去處就連三清大神都不能知曉,而他在哀牢山封魂冢,那個沒有任何氣息,連空氣都進不去的地方,卻將這些事掌握的一清二楚,這樣的能力,就算先天五道也不過如此吧。
悟透天道且能創造天道的大仙,那可是隻需要輕輕一握手就能毀滅天道,讓三界消失的無影無蹤,所有未能超出五行三界的生靈都將被毀滅,而根據若木的一系列行為,楊戩相信他有這個能力。
可若是如此,他大張旗鼓跟天界宣戰的目的是什麼,只需要扇一巴掌就能搞定的事情,為何要多此一舉!
楊戩猜不透,在九天諸神中他的能力已經算是相當出色的,但是和天道比起來,還是微不足道;五行三界他都還沒有超脫,更不用說天道。
三清大神也只敢稱天道聖人,什麼是天道聖人,就是悟透天道、超脫天道而不能創造天道。
腦子裡亂七八糟的,各種東西交叉相錯、糾纏不清,理不順也想不明白。
仰靠在囚車裡,有氣無力的聲音問:“哪吒,你見過若木,依你看來他本事有多高?”
若木的本事有多高,還真的想不出來,如果一定要說,那就是:“應該不在祖師爺鴻鈞老祖之下,他是悟透天道的大仙,我被他擒住的時候也沒有見他出手,所以具體有多高我也想不出來。”
這個回答,讓楊戩真的有點哭笑不得。
但事實確實是這樣,在哀牢山的時候他近距離感受過若木的劍氣,只覺得深不可測,如同虛空無邊無際。
三清大神應該是看到了他真正的本領,所以不戰而退,選擇往生去了,四御尊神之所以孤注一擲,就是修為還差了點,沒能看清若木真實的本事,誤以為只比三清強一點,憑藉四人之力可以牽制。
如果這麼想的話答案就已經有了,四御尊神都不能看出他的修為,那麼就可以肯定他已經具備創造天道的能力。
現在的問題就是他這樣堂堂正正的攻天究竟是何目的,要搶了先天五道人創造的這個天道,還是要給九天諸神一個狠狠的耳光,亦或者這個傢伙雖然悟透了天道擁有創造天道的能力,但同時在哀牢山的這一千年也扭曲了心裡,這不過是他自己跟自己玩的一個遊戲而已。
回想起這些種種,青龍不由得深深嘆氣,不是感嘆一路來的艱辛,而是他自己知道,這一路走了,太多的事情變幻無常,天道夭亡,三界的規矩已經不那麼有作用。
怎麼還能有作用呢,規矩是死的,執行規矩的神仙都已經隕落,一堆死的規矩有什麼用。
也感嘆自己的無能為力,規矩是死的,但這些死的規矩卻規劃處一條又一條的紋路,讓所有的三界生靈都必須按照它們的紋路去走,青龍的無奈在於,他太想改變這些紋路,可是卻深深知道自己的本事不足以改變這些紋路,可伶的是,這些紋路不改變,不論你有多大的本事都只能跟著這些紋路去走。
為了改變這些紋路,青龍做了很多努力,首先是讓哪吒降服李天王,避免好不容易建立的關係破裂,避免有一天跟哪吒刀兵相見,而哪吒是鴻鈞一脈的弟子,這個天道是先天五道人創造,卻一直都是鴻鈞在守著,想要改變這些紋路,早晚還得需要鴻鈞一脈的弟子相助,哪吒就是最好的人設選擇。
別的仙家,要麼太過愚忠,要麼太過奸詐,青龍不喜歡這樣的神仙,不想跟他們在一起合作,所以選擇哪吒,他沒有任何的榮譽感,做事完全憑自己高興,這樣的神仙,是很適合做朋友的。
不過這些事情,跟冉離沒有多少關係,他不關心,他想知道的,是哪吒到底有什麼樣的本領,為何九天諸神都已經歸了哀牢山,他卻不僅得到了自由,還讓自己的父兄仍舊住在元帥府中。
閉眼微微嘆口氣,問青龍道:“若木為何不為難哪吒?是因為你求情還是別的原因。”
其實冉離知道,絕不是因為青龍求情,青龍沒有這麼大的本事,如果哪吒真的只是個九天大羅金仙,跟九天之上所有的神仙一樣,若木絕不可能因為青龍求情就給他自由,或者說,如果那樣的話北海一戰絕不會有哪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