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間之時曾受二十七物恩惠,發願永不食其肉、寢其皮,以時間為序,二十七物又分為九階,故而又叫三九不食。”
兩人睜大眼睛看著他,都想知道這二十七種動物是什麼。
“主人吃狐狸嗎?”囚焰最關心這個問題,他是主人,還真怕有一天不高興就把她吃了。
嚥下口中菜,飲下杯中酒,告訴她說:“一不食龍、鳳、凰,我生之日天下劍嘯,引來四海八荒的妖精,得此三物相救才能逃出生天,救命之恩何其大,不能不報;二不食牛、犬、龜,幼年逃亡,常伏在一老牛背上,有一日在河邊玩耍露了蹤跡,相伴多年的愛犬挺身擋刀,我得一烏龜相助才得以脫身,活命之恩如同再造,焉能不報;三不食狐、馬、鶴,能與家人相見,多虧此三物相助,感其恩德,視為親友,不可食之;四不食鼠、蜂、象,大荒之年食不果腹,他們對我一家老小有一飯之恩,如同供養,需保供奉之人;五不食猿猴、螳螂、靈蛇,他們對我有授業之恩,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當尊敬之;六不食孔雀、錦鯉、天鵝,她們都與我有攜手之情,最後又都是因我而死,也不能食其同類,七不食贔屓、白蟻、穿山甲,治水之時多虧他們相助,才能事半功倍,乃是同袍之誼;八不食鴻雁、雄鷹、信鴿,他們都曾是我部下信使,不忍食之;九不食麒麟、青鳥、六不像,他們是我曾經的坐騎,也不可食。”
聽起來有些牽強,也就前兩個還勉強說得過去。
“如此說,三界眾生自生身之始,無水不能活,豈非也該對水感恩戴德,無米糧不能活,豈非也該對其俯首謝恩。”羽舞對他說的半信半疑,說了這句充滿疑問有略帶鄙視的話。
若木理所當然的點頭,回答她道:“如你所說,但此中有個弱肉強食之道、主動與被動之別,大地眾生,以人為萬物靈長,所以人獵食天下萬物,我感念他們,是因為他們都是誠心助我,與我就像朋友親人一般。”
若木說的是人情,可他已經不是人了,在羽舞的認知裡,凡是超脫五行的,都是不會有人情。
“三萬年前荒古一戰,是龍祖黃龍救了天界中仙,是為救命之恩;四海龍王乃司雨龍神,九重天正神職位,與九天諸神共同執掌三界,是為同袍之誼,崑崙丘浴火鳳凰曾是盤古大帝最親近的左右執官,與九天諸神多是故交好友,但九天諸神以龍肝鳳髓為食,樂此不彼,可見,超脫五行三界之輩,都不是良善之軀。”
羽舞的語氣,有些憤憤不平,她是四海至尊,想著要讓自己的族群被擺在餐桌上供人食用,怎麼都覺得不甘心。
冷哼一聲,不屑說道:“笑話,你怎麼敢拿我跟那些骯髒貨色相比,我若是與他們一般,何必攻天,只需服了天道,便可享三界至尊之位。”
他沒有說錯,就他的修為,要做三界之主,要與三清齊肩,誰又擋得住。
但若是如此,他與天界那些神仙又有什麼區別,豈不也成了食民供奉,巧取豪奪之輩。
正因如此,他才要堂堂正正的攻天,打敗天界眾神,改了這神尊人賤的大道規矩;讓人去尋找自己的心和歸宿,而不是這個諸神恩賜的得失。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經他點撥,羽舞腦海中也跳出四個字來‘萬物自由’,只是這天道是先天五道人創造的,凡是天道內的一切都是他們的,萬物真的可以自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