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話說顯王此人,四歲後便跟隨太子太傅楊昭念書識字。楊昭博學多才,心懷天下,他看不得康王荒淫無度的做法,便藉助教太子念書的時間給他講述當今世道種種悲涼,以及治理天下之道。顯王自幼聰明好學,且記憶力極強,所學的東西都被他深深記在了腦子裡。不過在顯王八歲那年,高振發現了楊昭的圖謀,找了個謀殺的藉口便命人將楊昭定罪斬首。臨刑前最後一刻,楊昭放心不下顯王,便託人向顯王傳話,讓其忍辱負重,謀而後定,故而有了顯王同樣沉迷女色的說法,自此高振便放鬆了警惕,不過當康王被高振害死之後,積蓄已久的顯王才真正露出了自己的實力,高振發覺後,也真正攤牌,與顯王對抗。
楊昭死後,顯王發誓要將高振五馬分屍,為師報仇,所以這一次禦駕親徵,一是瞭解民間疾苦。二是,建立軍中威信,重掌朝政。
朝廷大軍自京城出發,到如今已是十日時間。這天下午,由於天氣炎熱,大軍于山坡下安營紮寨。中央白色帳篷為中軍帳,此時顯王、羅元極、徐進等人正在商議大事。
“這次征伐,我為統帥,羅大人為副帥兼軍中參謀,徐進將軍負責糧草運輸,大家可有異議?”顯王問道。
“全憑皇上定奪。”羅元極跟徐進同時說道。
“徐大人,運送糧草乃是重任,我將這個任務交給你很放心,不要讓我失望。”顯王看出徐進有些不快,這樣說道。
徐進一聽急忙點頭應是,心中的一絲不快完全消失。
顯王看了看徐進當即露出滿意的笑容繼續道:“這次出征,以安撫為主,這幾年父王被高振迷惑,百姓怨聲載道,所以我們不能在百姓傷口上撒鹽,動亂的只是些地方軍,遇到地方軍全力絞殺,若是遇到百姓,能給些幫助就給些幫助吧。”
羅元極本就是這個想法,聽到此言,頓時大喜道:“皇上聖明!”
而顯王並不知道,正是他今日的一席話,奠定了今後的太平盛世,這又是後話了。
中軍帳外,有二人普通士兵打扮。顯王的話,他二人聽得也是清清楚楚。兩人便是前來觀察顯王的血雨晨跟白勝二人。
“如何?”血雨晨問道。
“還要看他接下來的行動。”白勝聳了聳肩說道。
由於夏日炎熱,顯王命令軍隊白日休息,晚間行軍。由於顯王熟讀兵書,他的紮寨頗有章法,為防火攻,從不在林中紮寨,皆是在不高不矮的山坡下,且左右為空曠地帶,並派小隊人馬在山坡上巡邏,若是有敵人來犯,左右皆可進退,還可成包夾之勢。看的白勝也是暗中佩服,就連老將羅元極也是自愧不如。
又是時日過去,這十日間,顯王軍隊打得四個地方軍抱頭鼠竄,潰不成軍。但一路上無家可歸的百姓更是數不勝數。顯王無奈,將軍中幹糧一一發放,寧可士兵餓著,也沒讓百姓挨餓,同時已經打敗的城池,他就從百姓中挑選出新的知府,由百姓組織防衛軍,重新建立城池秩序,每到之處一片贊美。
如此下去,卻也有一個弊端,本就是夏日,糧草缺乏,加上分發給百姓,使得軍中士兵體能下降,疾病叢生,只是三日時間,十萬大軍便有兩萬人患病,而且夏日蚊蟲叮咬,這傳染之勢還在增加。
這幾日,白勝跟血雨晨都一路追隨,自然也看到了顯王的所作所為,白勝也終於知道血雨晨為何會做出幫助顯王的決定,經過深思熟慮,他覺得到了血盟該站出來的時候了,於是二人便一路疾馳回到了青風城。當二人回到青風城的時候,也正是暢談酒館、七剎門還有血盟鬥爭最為激烈的時候。
不說血雨晨,且說高振自發現顯王出征,安定民心、掃平戰亂的作為後有些急躁便找來歐陽影商議,最後決定增加地方軍起義規模,分散顯王軍隊,各個擊破。如此決定讓本就受損嚴重的顯王有些力不從心。
顯王不得已,兵分五處,每支人馬兩萬人,各由一名將軍帶領,而自己這邊人馬皆是之前身患重疾的病殘之士。這個做法一度遭到了羅元極的反對,不過在顯王的一再要求下不得已而為之。
如此這般,已是一月時間,五處人馬竟鮮有捷報,顯王大急,更因此染上了軍中瘧疾,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