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經書院座落於汋水北畔的霜楓山,與瑞國京都汋陽城隔水相望。
山門處有鹿鳴臺,登臺而望,可見一江秋水如練,神都霧繞,巍然壯闊。臺邊的兩塊石碑上分別刻著“山水蘊秀”、“盛地脩文”。
一條碎石小路從鹿鳴臺的石階下鋪開,隨著山勢蜿蜒,通往點綴在山腳的各個村落。
小徑上,樵夫、獵戶、茶農、藥師,以及登山觀覽的遊人往來,並不冷清。
一眾侯府僕婢與護衛們到了崇經書院便被攔在山門外,一直等到下午,有了沈靈舒相召,四個家僕才得以抬著肩輿入內接她出來,離開書院。
還沒走出多遠,他們遇到一個老婦,擔著兩個大筐子,身後還跟著一個幼童。
見了侯府護衛,老婦想要避讓,奈何年老體衰,不堪重負,肩上的筐子卻是搖搖晃晃,虧得幼童拼命扶著筐子,才沒把她帶倒在地。
如此反而擋住了去路。
沈靈舒見狀,吩咐護衛上前幫了老婦一把。
老婦放下擔子,喘著氣坐在路旁,以帕子擦著額頭,連連道:“多謝貴人。”
說話間,她目光落在侯府護衛的佩刀上,上面武定侯府獨有的花紋十分精美。
幼童則一臉單純,脆生生道:“貴人買些栗子吧?自家種的,很便宜,很新鮮的。”
上前幫忙的侯府護衛一看,筐裡的栗子帶刺的外殼都還在,嚷道:“這也太新鮮了,誰有功夫剝啊?”
“都買了。”
沈靈舒見這對祖孫可憐,吩咐將那兩筐栗子買下。
老婦與幼童千恩萬謝,拿了錢便坐在小徑邊的山石上歇著,有意無意地,始終看向崇經書院的山門處。
雲捲雲舒,山風吹著樹影婆娑。
小半個時辰後,一個臉色黝黑漢子穿著書院的素色衣袍走了出來,邁著八字步大搖大擺地下山。
老婦顫顫巍巍地起身,與漢子擦肩而過時一個踉蹌,差點要摔倒。
漢子伸手一攙,老婦便感覺到他手掌上滿是老繭,不像個書生,完全是個幹粗活的。
“先生。”幼童上前,指著鹿鳴臺邊的兩塊石碑,一臉好奇地問道:“那是什麼字呀?”
漢子回頭一看,脫口而出道:“那不就是‘山水’……”
他忽然住口,尷尬地撓了撓頭走掉了。
老婦與幼童對視一眼,眼神精明強幹,與方才完全不同。
“看來,顧經年發現我們在跟蹤他了……”
————————
顧經年扮作侯府僕從,低著頭,抬著沈靈舒的肩輿下了霜楓山。
在山腳,沈靈舒換乘馬車,他則徒步跟在後面,往汋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