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嘎巴拉呢?!
嘎巴拉應該是宗教用語,翻譯過來就是“人骨念珠”。
人骨念珠只有佛教中的密宗才用,是佛教的宗派之一,其法器多用人骨,流傳於西部偏遠地區,一直很神秘。
當然,人骨念珠所用的人骨不是一般凡人的骨頭都可以做的,那必須是喇嘛高僧的遺骨。
我們知道,喇嘛死後流行天葬,把自己的屍體餵食給老鷹,以達到世祖割股喂鷹的境界。
喇嘛死後,肉體成為生靈的食物,骨頭便捐出來做法器也是可以理解的。
即便是喇嘛高僧,也不是身體上所有的骨頭都適合做嘎巴拉。
據說,最好的部位是手指骨和眉骨,因為佛教講究因緣,喇嘛做法時,手指自然用得最多,而眼睛則是閱讀佛經明世裡的地方。
因此,對於一個喇嘛來說,這兩個部位可謂是最有因緣,是最具有悟性的骨骼。
手指骨做成的念珠一般來說較為容易,一副念珠十根手指的骨骼便可製作而成,而眉骨是比較稀少的,一副念珠可能要用十幾位高僧的眉骨製作而成。
試想一下,一串小小的念珠競有十幾位高僧的因緣在裡面,對於一個凡夫俗子來說,那將是多麼珍貴。
相傳,佩戴這種飾品的人,是可以開啟大智慧的。
我想,如果這世間真的有一串真正用眉骨做的嘎巴拉,一定也會價值連城。
但我又一想,嘎巴拉畢竟是人骨,是法器,絕非俗物,面前這位汪總,即便算是個有錢人,畢竟只是凡夫俗子,他能夠鎮住這樣的法器嗎?!
這個時候,鄭錢見無人發言有些尷尬,作為店主,他笑了笑,先開口說道:“汪總,那幅畫您帶來了嗎?給馬老師看看,也許他能夠看出個來龍去脈。”
我一聽,果不其然,還是跟字畫有關係,要不非要找我來掌眼呢?
汪總說的雖然是普通話,但還是有很重的南方口音,他嘆口氣說:“那幅畫啊,我沒帶在身上。”
聽到汪總這麼一說,我立刻警覺起來,那麼著急找我來掌眼,結果我來了他卻沒有把畫帶出來。
這兩個人什麼意思,難道還讓我跟著他們去某個地方不成?!
這年頭騙子那麼多,雖然我不是貌美如花的年輕妹子,可也不敢輕易的跟陌生人去陌生的地方,比如上次跟著去收黑貨,差一點兒小命就沒了……
汪總是何等聰明的人,他眼睛一眨就明白了,立刻對著我解釋說:“這位馬老師啊,那幅畫我沒帶出來,是有原因的啊,是因為……因為……我已經……已經找了一位高人……把……把那張畫給……給鎮住了……”
“鎮住了,怎麼還鎮住了?!!”
聽汪總這麼一說,我更加好奇了,我看了一眼鄭錢,見他也是一臉懵逼表情。
汪總又是嘆口氣:“說起來真的有些複雜了,我雖然沒有帶著那一幅畫出來,不過……我……我拍了一些照片,可以……可以給馬老師看看,先給您過過目……”
我越聽越是感覺奇怪,一幅畫而已,鎮住了又是什麼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