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村婦看年紀都50多歲了,衣服和臉都髒了吧唧的,要是把我們騙到招待所來個佛跳牆,估計連民警都不信。
既然風清陽想跟去瞧一瞧,我也沒什麼好顧慮的。
我對著風清陽點點頭,風清陽做了個讓那中年婦女帶路的手勢。
這位中年婦女租的房間在招待所的一樓,是個雙人間。
一張床上的被子沒有疊,還有一張床上躺著一個年輕男人。
村婦對我們解釋說:“他是我兒子,留在房裡看東西,怕丟了。”
我和風清陽並不搭腔,村婦一把把她兒子給推醒了,那個小夥子看著也就十七八歲,一邊揉眼睛一邊下了地,趴在床底下窸窸索索地翻東西。
看那小夥子的動作十分熟練,似乎已經是老手了。
很快,他小心翼翼地從床下面拖出了一個紙箱,箱子的空隙處塞滿了廢報紙。
我低頭一看,裡面有一件東西,用幾塊破布裹著,像是一件瓷器。
村婦拿起來,慢慢地把它開啟,小心地拎著,就往我的懷裡塞。
我趕緊躲閃,不懂行規的人才會毛手毛腳地伸手去接。
我要是一伸手,遞東西的人再故意把手一鬆,東西很有可能就會在交接之間“啪”地一聲,摔碎在了地上。
打碎了,誰的責任,說也說不清,到時候就很難纏了。
所以,我只是呶呶嘴,對那中年婦女說:“你先把東西放在床上,我們再慢慢看。”
村婦尷尬地笑了笑,把東西擱在了床鋪上。
床上很軟,眼看著確實擱穩了,我和風清陽這才湊過去,慢慢地低頭細看。
原來,擺在床鋪上的是一隻哥窯筆洗,直徑大約20厘米左右。
什麼是筆洗?
筆洗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屬於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其實就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特點是,胎骨呈土黃色,灰色釉,釉潤而失透,佈滿縱橫交錯深淺不一的開片,俗稱“金絲鐵線”。
我這麼一看,發現眼前的物件兒,似乎跟幾年後,拍出百萬港幣的一件宋哥窯筆洗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