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山楹,石暖苔生。
懸空寺和伏龍寺坐落群山之間,周遭猶如天然翠綠屏障。
穀雨時節,漫山遍野的嫩芽鑽出,竹筍頂開黑泥,從石縫中生出,張開的筍殼裡蓄滿清澈露水。
二三燕雀翼尖劃破長空,落到佛手乃至人身之上,毫無懼怕地抬起翅膀,用鳥喙梳理穿梭林間、為晨日露水打溼的羽翼。
「鬥戰勝——·戰勝—
柔雲呈祥,溢洋金光。
諦閒盤動佛珠,於佛掌心凝視第九金輪,絲毫不理肩上燕雀,口唇嗡動,一遍又一遍。
其身後數名長老和尚,佛學修養明顯差上一籌,瞳孔放大,呼吸急促,
神色間滿是遮掩不住的震驚。
這.
怎麼會?
「鬥戰勝?」
「這是鬥戰勝?」
「為什麼會是鬥戰勝?」
三十五佛,常住十方一切世界。
《決定毗尼經》上言,犯了五無間業的人,應在三十五佛之前至心懺悔。
鬥戰勝佛,戰勝煩惱,明悟道理,其身藍色,雙手持盔甲置於胸前,持誦佛號的功德,能消過去生中,由傲慢所造作的罪業——
那出世金猴是鬥戰勝佛。
他們往日唸經誦文,禮的是何,拜的是誰?
無住涅盤請佛入來,乃眾生願力而生,為眾生相,怎會有如此之大的出入?
光頭和尚們望向梁渠,目光中甚至有幾分祈求,祈求耳中聽到另外一個名字。
出家人不打逛語,然猴佛的話,理當無事吧?
「是鬥戰勝!」梁渠一口咬定。
只是藉助懸空寺願力塑造而已,真正「請」來佛的人是他,他有最終解釋權!
自己悟出來的是佛經中的鬥戰勝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