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有官學。
文化方面,典型的如太學、國子監,再往下也有學堂,但多是為貴族弟子開辦,不面向大眾。
武道方面,平民有武館,貴族則是羽林軍一類的培養體系,好苗子直接內部消化掉,畢竟有沒有天賦,很容易便能看出來,不像讀書,看著聰明,連年不中。
老實說,開創一個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的完整體系並不現實。
原因有很多。
首先一點便是武館此類多為地方勢力來辦,橫插一手,動蛋糕,容易吃力不討好;
其二,辦學的管理成本高到離譜,尋常縣令都是土皇帝,多出一套體系等同多出一套班子,穩定執行,此體系上又要另設糾察,發薪俸,中間老師絕對不能少:
其三,辦學的直接收益不大,並非每個武院都能像淮陰武院一樣讓人蜂擁而至,虹吸富裕子弟,靠地方學徒學費自養艱難等等····
隨意一想,梁渠能想到的原因便有好幾個。
這些原因相輔相成,單個看不重要,加起來要命。
你說阻力大麼?大,然大順如日中天,掌控力正高,阻力絕對沒大到沒法解決,可沒收益的情況下,這阻力便非同小可。
所以縣級起步不現實,開頭便要從府開始,開府院!
月光如水。
師兄弟三人撣去灰塵坐到臺階上。
胡奇問:「從府開始就不會是啟蒙,那旁人進府院的硬性需求是什麼呢?沒有需求又如何獲利?要獲利便要收學費,學費高了普通人進不去,富人沒需要,學費低了入不敷出。」
「需求是學武。」
胡奇眉頭一皺,又覺得以小師弟的頭腦,不會那麼簡單。
「細說。」
「學武是教武學。」
梁渠有蜃蟲,可以夢中訓練,正常人可沒有。
戰鬥本領絕對不是看一本書就能學會的,有人對練,手把手的教導是剛需。
「是剛需不假,更多人只會捧個秘籍,自己琢磨,能省則省,不會捨得多花錢的,武學一給,
多會讓人轉手販賣回本,其價愈賤。」
「如此是為問題所在,花錢學得更好,偏沒有足夠收益,故而要有配套的畢業證!」
「畢業證?」
「對,和戶籍一樣,順利畢業即登記入地方戶籍!」
「地方戶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