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施主,梁施主?」小沙彌雙手合十,輕聲呼喚,「齋飯放哪?」
暮色橙紅,萬里白雲鋪平流淌,像一層絨絨的襖。十歲上下的小沙彌排成小隊,雙手提拎大食盒,吁吁吐霧。
自諦閒住持處出來,陷入思緒的梁渠低頭。
小沙彌吸口氣介紹。
「今日之齋飯出自石豐大師之手,石豐大師百餘歲高齡,很少再親自起灶,
多是徒弟代勞,不知為何突然來了興致,住持特意吩咐我們送來五份,夠十五人共食,適才出鍋,溫熱著呢。」
梁渠讓出身位:「進去放廳堂裡吧。」
「好的。」
小沙彌們魚貫而入,梁渠拽住一條「魚尾巴」。
「你們吃了麼?」
小沙彌搖頭:「梁施主,尚未修行,小僧是不用‘藥石’的。」
過去佛制僧人日中一食、過午不食,無奈成年僧人自耕自食,即便不習武,
勞動量亦不小,便有了晚飯傳統,稱「藥石」,藥石多吃粥,也稱「晚粥」。
倘若習武,整日皆有活動,打坐、跑香交替用功,體力耗損甚巨,一日用餐達四、五次亦不稀奇。
只是對於尚未成年、步入青春期的小孩童,此等習慣仍保留了下來。
梁渠浮笑:「餓了吧?」
小沙彌羞郝。
平日無所謂,一日幾餐,習慣後不會有太大問題,唯獨五月來開辦講經法會,免不了忙前忙後,體力消耗一大,確易腹飢。
「喊上你的朋友,坐下一塊吃。」
小沙彌咽口唾沫,又堅定搖頭:「那怎麼行,一來壞了規矩,二來石豐大師齋飯難得,平白無功,怎好———”
「我是第九佛,我說能吃便能吃。」
把人推揉進屋。
梁渠腳踏門檻,負手望天,目睹夕陽沉入雲海,啞然失笑。
「站門口傻笑什麼?」白靴踏入視野,龍娥英斜倚影牆。
「專門等我?」
「誰等你,講經結束,見你去尋大師便覺有事,怎麼樣,請到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