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何事?”
“輿圖上,為何數個大縣之中,唯獨這潮江縣下屬諸多鎮,鄉沒有受到絲毫侵擾,如同被包圍一般?”
又一份密報甩至眾人身前。
“原來如此,國有老將,當真是幸事!此事當有重賞!”
“這梁渠一名略有耳熟?”
“哦,不過是一小小的漁家子,蘇大學士為何能覺得耳熟?”
蘇學士翻個白眼,懶得理會攻訐,轉身道。
“臣有一好友,與臣乃是同科進士,他又有一好友于一鎮上擔任山長,時常互通書信,前些日子於臣遞來一份書信,講了一個識字的法子,是一小鄉漁夫發明的,說學習之後卓有成效。
臣看後覺得有趣,正好我孫女也到了識字的時候,便教了一教,效果極好,約莫一年左右,便可識得大半文字了。”
眾人心中微驚。
一年識得大半文字?
孩童一般從八歲左右的“齔年”開始學習識字、書法、方位、時序、禮節等基礎知識。
然後通常要滿十五歲才能開始接受經史子集的系統教育。
其中固然有不全在識字的原因在內,可即便如此,識字也要五六年之久。
什麼法子能有數倍效率之提升?
眾人言語互不相饒,那是工作,可在具體的事情上,蘇以庚是斷然不敢欺騙聖上的,也就是說,這是真的!
一旁的總管太監出聲道:“便是同一人,此法名為拼音法,前段日子已讓六皇子學習起來,頗有成效。”
蘇以庚恍然。
“此子有才,或可一用。”
何止是有用,還有大用!
康總管看了一眼五位學士,心中暗道。
近幾月陛下一直在思考稅制改革一事,其中最困難的一點便是皇權不下鄉,缺乏政策執行的人,那需要幾萬,十幾萬識字的吏員!
識字成本一直是個大問題,可如今看來,似乎有了解決的苗頭?
“不止,再看這版報。”
“長蛟過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