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岑孫吾挽留徐子瞻共往湓城,與湘東王來使談判會盟諸事。湘東王處亦遣尚書僕射王褒與王僧辯等為王使先入湓城。當日,王僧辯與徐子瞻曾並肩戰於建康,算是故舊。且王僧辯其人甚儒雅,本有大義,遂尚能溝通相商。但尚書僕射王褒乃是門閥琅琊王氏子孫,其祖父正是從龍先丞相王儉,家族歷朝世代皆據相位,自己亦詩才天下有名。便根本不將岑孫吾等放在眼裡,不過是因湘東王命,不得不勉強交接而已。岑孫吾見他傲慢自貴,也不與他爭鋒,只據理據實與之應對談判。王僧辯雖在尋陽與盧奕交手對峙數月,幾番吃其虧,但心內卻甚是不服其年輕。遂故意輕慢盧奕,只一味抬高陳霸先,凡事都要與陳霸先相商。陳霸先本是不願來湓城,不過礙於晉南王強自委任,岑孫吾又極力相邀。如今,王僧辯幾番示好,只得往來應酬。王僧辯亦很是欣賞稱贊陳霸先身旁兩侄,陳曇蒨與陳紹世。只道青年英雄,未來國之棟梁,前途不可限量。
半月後,湘東王亦親至武昌,只停步不前。此時,晉南王王麾下眾王使與湘東王麾下眾王使已在湓城,桌案酒宴間,打了無數嘴仗。先是大軍以誰為統帥,湘東王處推王僧辯,晉南王處推盧奕。接下來又是如何合兵,湘東王意是合兵一處,由統帥指揮。晉南王處意是分兵兩路,一為水路,一為陸路。最後,湘東王與晉南王各自妥協,先以王僧辯為主帥、盧奕為副帥,率領五萬水師,再以陳霸先為主帥,杜龕為副帥,率領四萬陸軍。晉南王處資助三十萬石軍糧助湘東王師,換以湘東王師不駐留湓城。雙方在湘州、郢州爭議之地,維持現狀所控劃分為界,互不侵擾。另外,兩方主帥互遣子侄分別往江陵與豫章為質子。又有其他林林總總諸事,總算各自協商為定。
九月十二這日,湘東王駕進湓城,與早前一日進湓城的晉南王駕,以及兩方軍帥重臣,共於城中高壇,獻少牢七牲,歃血為盟,指天為誓,同心同德,共進建康,共誅逆賊。湘東王師與晉南王師三軍見聞者,無不鬥志激昂,涕淚咬齒,誓驅除北賊,光複南朝。九月十六,徵北將軍王僧辯自西陵發軍東進,過境湓城後,鎮軍將軍盧奕出兵,緊隨其後東進。九月二十日,平北將軍陳霸先帶兵自臨川南城出發,東進北上。
長江下游兩岸聽聞湘東王與晉南王合兵討賊,南朝義士為之振奮,賊眾聞風膽寒。晉熙鄱陽二郡很快平定,陳霸先亦於南道再度收回新安。
就在湘東王與晉南王會盟之時,先皇第七子益州武陵王蕭紀亦整兵,意欲同往建康。湘東王蕭繹便派使送信勸阻他道,蜀地民風驃悍,若起騷動,便如當日之江州,被群雄割據。還望王弟鎮守於成都,待吾與晉南滅賊後,共迎弟於建康。武陵王此前已歸心湘東王,派兵出蜀助他討嶽陽於江陵,攻晉南於湓城。此時亦不疑有他,只收兵靜待。
十月間,突有秘報自江陵傳來,援軍湘東王的巴郡太守,武陵王子蕭圓正因謀逆之罪被湘東王抓捕下獄了。益州眾臣皆震驚。因武陵王第二子江安侯蕭圓正,是慷慨好義之人,在成都與巴郡,無人不稱贊敬服。而且,江安侯自去江陵援湘東王之後,亦常遣使回成都問安,使者均報說,江安侯在荊湘廣有俠義之名,很多子弟慕名投奔,部下已有萬人眾。武陵王亦鐘愛此子,不下於世子蕭圓照。武陵王遂遣使前去江陵交涉,來往數次,湘東王處均言國法難容,僅看在骨肉之情,不取其性命。
隨後,武陵王自密報瞭解,此前湘東王讓南平嗣王蕭恪出面,在江陵擺壽宴邀請,蕭圓正才從北大營返回江陵赴宴。又趁他酒醉拘役於內室,王琳便馬上於江北打散分其親兵部曲至各軍。此舉分明是蓄謀圈套,武陵王身邊人均道,湘東王此舉是忌憚江安侯軍力聲望做大,與殿下互應取江陵。也有人道,湘東王是想以江安侯為質,制約武陵王。武陵王大怒,痛恨至極,益荊由此交惡。
侯景在建康聽說湘東晉南王師至,亦膽寒,遂命侯子鑒於定陵予以阻擊。侯子鑒自臨川大敗於陳霸先後,便逃回南豫州。此番聽聞王師大軍至,料想以己之力定難以在定陵予以截殺,又不敢強辯,遂只拖延不行。而此時,侯景另一大將,時任司空,兼領驃騎大將軍的劉神茂,見王師將至,侯景勢落,便生了反叛之心。這劉神茂本是梁北豫州荊山郡太守,侯景攻打馬頭之時,不敵被擒後便投降了侯景。此後為侯景佔壽陽,攻譙州,乃至渡江南下,攻打建康,都是獻計出力,為虎作倀。這劉神茂賬下謀士武官多為梁吏故人,雖有自願附賊為鷹犬者,亦有被迫順勢偷生者,遂於此時慫恿劉神茂據東揚州會稽等東南幾郡。又勸道,湘東王仁義重勳貴有才能者,不如遣使歸降。劉神茂遂暗自遣使交通,湘東王蕭繹得劉神茂信後,果然大喜召納,許以高爵。劉神茂遂聯合另幾位東揚州原梁叛臣,各自舉起義旗,歸附王師。
侯景在建康聞聽劉神茂反叛,暴怒,遂派儀同三司謝答仁率兵平叛。自己在相府長籲短嘆。王偉便對其進言道,這些反賊敢反於丞相,是因不知天道。丞相何不自登九五,使天下俱知天命所歸。而後,侯景便讓人用土袋悶殺了廢帝晉安王蕭綱,又將蕭綱眾皇子,包括前太子蕭大器,尋陽王蕭大心,南海王蕭大臨,南郡王蕭大聯等人俱以鴆酒毒殺。又以蕭綱名義遣使賜酒,毒殺在外地的前皇子安陸王蕭大春等六人,以及皇族近親宗室近三十人。
十一月,少年皇帝蕭棟被迫封侯景為漢王,加九錫。此後不久,侯景即逼迫皇帝蕭棟禪位給他。侯景即皇帝位於南郊,登太極殿,其黨羽爪牙山呼萬歲。大赦天下,改元太始。將蕭棟封為淮陰王,又抓捕其幼弟,俱鎖於密室。侯景當了南朝皇帝後,方知大丞相再威風也不如做皇帝美妙。他於太極殿日日擺宴飲酒。南朝風流善辯計程車大夫和曼妙動人的歌女,真是佐酒的妙物,此間樂,竟比將吳兒捆成稻草立於田間砍殺更甚。
侯景稱帝後,司空南平王蕭恪率領江陵宗室,以及數百朝臣再次勸請湘東王進皇帝位。湘東王蕭繹大怒,繼爾泣道,侯賊竊國,殺我手足骨肉,我受先帝遺詔以來,未安萬民,未收京畿,萬死不敢承大位。又拔劍砍掉案角道,再敢勸進者,有如此案。晉南王身邊眾人聽聞,冷笑置之。嶽陽王與武陵王聽聞,卻是切齒咒罵。
且說當日湓城會盟,湘東王與晉南王按約互遣子弟為質。湘東王遣王僧辯侄,王褒子,湘東王女婿三人至豫章,為晉南王殿前將軍。晉南王處,盧奕妻子俱在廣州,且子年幼。徐子瞻妻子俱在高州,且子亦年幼。晉南王無所出。只陳霸先兩侄陳曇蒨與陳紹世與歐陽瑋之子歐陽屹幼弟可遣。陳曇蒨與歐陽屹均拒不奉召,陳紹世便自請為質入江陵。
陳紹世入江陵,仍為莫還宮殿前將軍。而此時其堂兄陳文鸞亦因兩方結盟,解除軟禁,並被湘東王賜婚高門女,同與陳紹世為殿前將軍。陳文鸞曲江城破後,為護中殿夫人,投降蘭裕。後蘭裕不顧夫人垂危,強自押其北上。本欲留陳文鸞在始興,甚至有意釋放其歸於其父陳霸先。然而陳文鸞心內有晉南王託妻獻子之重負,便自請隨夫人北上。蘭裕也不弗其忠義,命部曲一併押送北上。其路艱辛,無以言表,幸陳文鸞周旋維護,使得中殿夫人死裡逃生,保全了性命。本還不知往何處,後才知道是往江陵。陳文鸞回想往事,方知蘭裕行為可能是湘東王指使或授意。心中想國難之時湘東此舉,不免既寒心又鄙視。
至江陵後,中殿夫人被挾進王宮,自己亦被軟禁於王城。後終於恢複自由身,又從堂弟陳紹世那裡聽聞諸事始末。心中因當日自己於曲江對晉南王有過一諾,保護郡王妻子安全。如今,王子已失,如何都要想法救出夫人。遂與陳紹世於宮中暗自託人,多番打聽中殿夫人下落。可江陵城廣闊,莫還宮浩大,打聽郡王囚徒,談何容易。幸而堂弟妻柳氏為湘東王姐長城公主之女,常得在莫還宮中走動,又甚是聰明有機變,幾番打聽終於知道些許下落。
中殿夫人先是被囚於莫還宮東北湖心島舍,後因湘東王妃犯事被牽連,被湘東王轉而關押於莫還宮北廢宮之中。在廢宮密室關押了一月,又被轉往別地。此後,無論陳文鸞等再如何打探,都不知其所蹤。
而此時夏侯籠華所處之地,陳文鸞就是翻遍整個江陵城也未必找得到。她在那地表三丈之下,冥河嗚咽之畔,深淵煉獄之中。
江陵城千餘年間,雄主無數,雄主之仇敵亦無數。江陵城便有無數關押仇敵之地。至本朝湘東王入住江陵後,得知宮府地下有廢棄水牢。據傳聞先帝武皇帝蕭衍曾將前朝廢帝東昏侯之弟湘王蕭寶晊兄弟囚禁於此。湘東王重新修整此地底水牢,用以關押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