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夢三大陸> 第十三章 目標鉅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三章 目標鉅鹿 (1 / 2)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離開了裡昂村,張遷一臉迷茫,他現在不知道何去何從,修為武技也不是想要就能有的,沒有一個人指導,要研究武技得花多少時間?哪怕有本武技秘籍,他也要花上很多時間去練,那麼甄姬早就成為鬼靈族的一份子,她還記得張遷嗎?

現在的他連父母到底還活著還是死去都不知道,曾經沒有一點歸宿感的家族,在他眼裡而是那麼的可愛,至少還有那麼多關心他和愛護他的長輩,有那麼多圍繞著讓他講述洛陽書院所見所聞的小輩。

曾經的日子是那麼的難得可貴,可是卻沒有去珍惜,待懂得了就晚了,和前世一般,只是不同的是,前世是他遠離親人而去的悔悟,而現在是親人們離他而去的悔悟。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後悔藥可以吃,現在整個家族或許只有他而已。

“爸媽,爹孃,小洛,你們可還好?”張遷喃喃道,這些在他記憶裡最深刻的人,他們現在可過著還好?其他人或許隨時間可以講張遷遺忘,可是他們可以嗎?

在前世的時候,父母經常恨鐵不成鋼的罵,經常不讓他長時間玩遊戲,叫他好好讀書,注意身體。可是這也是一種無形的關心,為了他好,可笑當時的他還不滿,可曾看見每天忙碌的父母為了他做了些什麼?作為社會底層的家庭能做些什麼?沒有多少文化根本無法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要,他們只能去做些苦力,或者擺點小地攤。

今生也是一般,父親站在軍營裡是個掌握兵馬的將軍,有了他的存在,家族才能慢慢在洛陽紮根,母親是洛陽書院的弟子,文化水平比較不多,本身還是個祭司。他們的存在才能讓幼小的張遷無憂無慮的成長,也是他們讓張遷有了一個愛他的妻子甄姬。一家子是如此的幸福,可是在他大婚之日,一群殺戮者將他所有的一切毀了,都毀了,家族被滅,父母生死不知,甄姬離他而去,每次想起曹丕和孫策兩個人,他就恨不得喝其血,吃其肉,毀掉他們,奈何這些人都不是他現在可以惹得起的,無論是誰都可以瞬間滅殺他。

孫策,神族神皇的兄長,他的追隨者周泰,蔣欽等,張遷惹得起誰?

曹丕,魔族未來的大帝,他的勢力又何其龐大,光是雙子暗星就不是張遷能夠接近的,還用想其他嗎?

當然這一切都不是問題,最頭疼的卻是孫策和曹丕的本身力量,他們基本上都是靈嬰期的人物,而張遷卻只是剛剛踏入靈氣門檻的修行者。

張遷看了看左手戴著的手鐲,不由溫和了許多,這是母親柳葉為他製作的吉祥物,還是個小型儲物空間,雖然只有一米左右的空間,但是卻裝著張遷的一些衣物和書籍,他找了個小湖泊,洗了一個澡,換了套新的衣服,整個人如煥發青春般完全變了,他不在去想那些遠不可及的事了,他現在必須講自己調整好,不然別說要找父母救媳婦了,就是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河。

走出了山林是一片無盡的草原,雨季裡基本上淤泥遍地,哪怕是草原依舊如此。雨雖然早已經停了,可是路面並不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就幹得了的。

張遷找到一處亂石堆,這裡並沒有因為是雨季就很髒,反而幹淨無比,他坐著石頭上,稍使用靈力開啟手鐲空間,取出那本《雅帝藥典》來看,這是他唯一可以快速提升修行速度的寶典,至少他是這樣認為的,懂得了各種藥草,就去學習煉丹,然後嗑丹藥努力修行,總有一天,他可以親手救回甄姬,帶著甄姬找到父母,重新找到一個安寧的地方生活,有了強大的力量就沒有人敢隨意找他們麻煩!

“回神草,七級藥草,可以喚回靈魂深處的意識,適用於喚醒失憶、迷離、空洞等狀態,若與其他效果相同的藥草煉製成七品回神丹,效果更佳,甚至可以讓墜落邪道之人重返正道。據傳,此藥草出自翼州鉅鹿城附近。”張遷看到這一種藥草,頓時興奮無比,在他眼裡甄姬之所以這樣,都是那個黑暗祭壇害的,曹丕本身就是魔族,那麼甄姬自然被拉進魔道了,如果能夠有回神丹,那麼她就可以不用受曹丕控制了,也不用理會什麼洛河女妖。

“鉅鹿城,那是什麼地方?”張遷迷惑道,他真的沒在書上看過有這個城池,也許是城池太多了吧,因為人口太多的緣故,常常因為一群人或者一個家族到一個沒有被人開墾的土地上,數十年就會出現一個城池。

這也是為什麼柳葉曾說城池數不盡的原因。據說世界有三大主城,是在天譴之戰前遺留下的,是三大族的最強城池。至於到底在什麼地方就非常人所知,而王城主要是一個界的王者之城,據記載只有五座這樣的成而已,凡間僅有洛陽這座王城!

“翼州鉅鹿城……”張遷不斷嘀咕道,鉅鹿二字是如此的熟悉,彷彿想起什麼似的,爬起來朝遠方走去……

翼州鉅鹿,那不是漢末張角的家鄉嗎?黃巾起義雖然席捲整個東漢,太賢良師張角卻是從鉅鹿開始的,據歷史記載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傳《太平清領書》,依《太平清領書》部分內容創“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拳事黃老道,以陰陽五行、符籙咒語為根本教法,信“中黃太一”之道,“持九節杖,為符祝,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通道;其或不愈,則為不通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