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她有什麼讓人記憶深刻的作品,但李彧在戛納的功勳館裡看到過她的名字,2006年的那一屆戛納電影節,她獲得了影后。
當然,這些跟李彧沒有關係,李彧關心的原因很簡單,她是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頒獎者。
獲獎名單有五位,講述了以色列撤軍黎巴嫩的以列色電影《波弗特》。
講述了二戰時的蘇聯政服屠殺波蘭戰俘、知識分子、警察以及其他公務員行動的波蘭電影《卡廷慘案》。
講述了一位少年被指控殺害養父,在十一名陪審員認定他有罪的情況下,唯一一名對案件有疑問的陪審員說服其他人過程的俄國電影《十二怒漢》。
以及一部講述了鐵木真傳紀的《蒙古王》,這是一部哈薩克電影,主演是島國的淺野忠信、華夏的顏王磊、艾莉亞、喀胡蘭·楚倫、巴森、巴音額日樂等。
對,大部分演員都是華夏人,但顏王磊等人都沒來奧斯卡,只有導演一人來的,畢竟,影片質量太一般了,而且還沒錢公關。。。
這四部電影就是李彧的競爭對手。
羅素獲得的訊息對他威脅最大的就是以色列的《波弗特》,他們的票數之爭很膠著,至於其他電影的票數要比他們稍低一檔。
李彧曾經說過多次其實自己早就看開能否得獎,以及盡人事聽天命,他的內心也曾多次這般的安慰自己。
但事到臨頭的他卻完全無法保持自己的風度,雙手緊緊的攥著萬萬與天仙的手掌,感覺到牙齒都在顫抖的他緊咬著嘴唇內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同樣咬牙的還有萬萬與天仙,她們沒有李彧那般緊張,她們是被李彧給攥疼的,由此可見李彧的緊張程度。
視線回到頒獎臺,站在宣獎臺上的佩勒洛普從白色信封裡拿出一張紙條,微笑著向嘉賓席看了一眼。
此時李彧的心都快要蹦出來了,他覺得對方看的是他,雖然這可能是個誤會,因為這位美女不應該認識自己。
“獲得最佳外語片的是.....來自華夏的《神魂交融》,領獎的是導演iyu。”
一直關注著頒獎臺的李彧自然不可能聽錯自己的名字,曾經的羅素問過他‘如果你獲獎的話,是否應該起個英文名字’?
李彧的回道就是ee,結果羅素說這個名字過於口語化,說實話,李彧與大多數人不同,他有兩個名字,‘李逸’與‘李彧’。
前一個名字是李彧10歲前的名字,當時在醫院時老爸給起的名字,家人都很喜歡,直到李彧的八歲時跟父母出行時遇到的一次車禍。
沒有什麼大礙,僅僅是收了點輕傷與驚嚇,當年還處於孩童時期的李彧在媽媽的懷抱裡甚至沒有受傷,但回家的他一直高燒不退。
吃藥打針的效果都不好,用老家的說法李彧這是受驚失魂了,最終無奈的家人連請人‘招靈’的封建手段都用上了。
李彧的爺爺沒有文化,也沒有參加過工作,家裡沒有農活的時候就騎著腳踏車去周圍鄉鎮的集市上‘趕集’。
一條磨的發亮的馬紮,一本破書就是他全部的家當,這自然不是要賣的商品,用後世的話來說,李彧爺爺賣的是服務,而且沒有中間商賺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