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華娛之縱橫> 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張揚、不排外、不存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張揚、不排外、不存在 (1 / 4)

ps:四千字,這是今天日常更新,晚上還有一章,是還打賞的債務。

———————

對於《合夥人》的票房成績,李彧也不是很自信,但他估計最低應該不會低於3億這個檔位。

原時空的《合夥人》是陳可欣主導的,是在2013年5月17日上映的,主演是大名,鄧潮,佟大偉,票房斬獲了5.6億,位居當年的第五席。

首先是他啟用大明就是一個很冒險的操作,畢竟世人皆知大明只會耍帥,沒有演技,只會擺酷。

大家對於他的作品並沒有那麼耳熟能詳,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就是他一副面無表情的鬧太套。

其次是5月17日這個日子,這不僅不是一個成熟的檔期,甚至連個檔期都算不上,這個日期的存在感很弱。

不是五一檔,不是暑假檔,不是情人節檔,不是光棍節檔,不是寒假檔,不是賀歲檔,更不是春節檔,幾乎就是”不張揚、不排外、不存在“的風格,它就是一個最普通的週末。

再者就是陳可欣,他的名氣確實不小,但他其實虛得很,與早年間在國內觀眾發自內心的認可港臺導演不與演員同。

2013年的觀眾們已經不再迷信港臺的演職人員,大陸電影人的實力已經強到可以撐起一片天地。

他的成績只能留在香江,2005年就預見內地電影市場潛力的他選擇了北上,一部歌舞片《如果·愛》斬獲了不少的獎項。

但沒用,票房賠的極其的慘,畢竟那個時代的內地哪有文藝片的市場。

然後就是投資兩億的《投名狀》,強勢斬獲了2.1億的票房,差點把褲衩都賠出去了。

《投名狀》又獲獎了,但是內地投資人不傻,已經看明白了,金馬、金像就是一個魚餌誘惑著內地人投資香江導演的電影。

這個魚餌還算香,但它的代價太大了,而且這個餌同樣很難吃到,因為那群人把獎項都給了自家人,對內地人來說似乎提名已經是終點。

有導演說過:娛樂圈裡很開放,不管是你潛規則、打壓新人、耍大牌甚至是出軌、藍青等等,都沒有關係,你的這些事很快就會被人遺忘。

只有一條不能犯,那就是不能不賣錢。

對於導演來說,這就是最致命的。

這也是以陳可欣為首的這群香江導演的日子開始不好過的原因,因為觀眾更難忽悠了。

2018年最紅火的香江導演是誰?

是林超閒。

就因為他有《湄公河行動》,有《紅海行動》,至於當年最出名的徐可與墨鏡王之類的只能活在以前的榮光裡。

2018年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票房六億,連年度票房的前二十名都沒進去。

自2013年的《一代宗師》之後,墨鏡王就沒有作品問世,即便百科上也只有一部待定了數年的《繁華》。

但年度爛片的《擺渡人》也可以看作是他的作品,原導演的張佳佳根本控制不了劇組,被氣到心臟病,是墨鏡王趕去救場。

最終拍出了豆瓣4.0的絕世‘佳片’,最關鍵的是它還入圍了金馬獎。

如果墨鏡王不開口,那《擺渡人》再爛也跟他扯不上太大的關係,即便他是這部電影的監製。

但他再全民群嘲《擺渡人》的時刻,在圍脖發聲:“我很喜歡”。

這無疑再滾油當中倒入一杯水,瞬間炸鍋,多年積累的口碑也如山上雪一般開始融化。

這兩人就是當年香江十大導演最頂級的二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