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個複製弄好了就過億了,弄不好一千個也沒用,雖然票房過億無異於神話,但李彧自己不自信點,怎麼說服別人。
.....
依舊九月十五,依舊帝都
李彧並不知道哥倆好大廈發生的交鋒,他也不知道《野宴》的首日票房是多少。
目前的他正在準備參加一個節目,帝都衛視的《超級訪問》,主持人是李晶與戴均。
戴均就是那個十多年前一首《阿蓮》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星,十多年後的今天他的成名曲還是隻有一首《阿蓮》。
甚至是再過十多年,他還可以吃老本,實力貫徹了什麼叫做“一招鮮,吃二十年。”
李晶就比較有名了,訪談類節目主持人裡她穩坐前三首的。
她是六檔節目的主持兼製作人,被稱為中國企業最具影響力“商界木蘭”。
再直觀一點,她進過“服不服中國名人排行榜”,《非常靜距離》這檔節目以她的名字命。
《超級訪問》是她與戴均成立的傳媒公司打造的,這個傳媒公司也就是後來的東風傳媒,她是董事長。
在她自己的場子裡,她是豐富飽滿的,她比楊嵐接地氣,比爐魚智慧,她是個掌控者,也是個傾聽者。
《超級訪問》的風格以輕鬆搞笑的氣氛被廣大觀眾歡迎。
她善於挖掘明星背後的故事,讓觀眾可以近距離,深層次的瞭解明星的內心情感世界喝成長曆程。
李晶跟爐魚還有楊嵐算是國內訪談類節目做的最火的了。
首播與1999年的《超級訪問》與其他兩檔節目不同,一六時它落下了帷幕,與它一同謝幕的是彎彎的《康熙來了》。
其他兩檔節目也進入了滯留期,蓋因網際網路的興起對它們造成了強大的衝擊。
有觀點認為,訪談類節目之所以風光無限,主要是因為早期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還未發力。
電視訪談成了大眾瞭解明星最重要的視窗。但後來,明星與大眾的距離越來越近。
明星的一舉一動都在觀眾的眼皮地下發生,訪談類節目所能揭秘的內容也越來越有限。
但現在的這類節目是最好的宣傳方式了,比之滿大街貼海報宣傳要好的多。
為什麼後起之秀的光纖在發行方面能夠超越好哥倆,還不是因為它有強大的電視宣傳媒介。
.....
說實話《超級訪問》在影視劇宣傳方面比之《爐魚有約》是要稍弱的。
畢竟它只是個揭秘、聊天為主的節目,節目的重點在於嘉賓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