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是新生吧。”黃小廚歪頭看了眼李彧。
“這都能看出來了?”
李彧很詫異啊,北電的老師都這麼牛叉嗎?一句話就能看出自己是不是新生?
“並沒有!新生裡就沒有這麼膽大包天的,你的臉皮可以修長城了。”
黃小廚並沒有再給李彧開口的機會“這位同學的做法可以說是體驗派,或者應該歸之方法派,至於狐小羋同學.........”
誰不知道狐小羋前期闖『蕩』江湖全靠靈氣,後來就靠熱搜了。
一張精緻的臉,就是她全部的實力。
............
頭一次遇上這麼難纏的學生,強行無視下面的倒喝彩聲,黃小廚繼續講述著:“方法派傳承與體驗派,但有一點顯著不同,那就是體驗派不允許替換交流物件。”
體驗派需要一段時間去體會、醞釀和掌握才能貼近角『色』,表演的時候就給人一種很真實的感覺。
黃小廚的解答讓自以為是體驗派的李彧恍然大悟:咱特麼還是個走偏門的野路子啊。
打個比方,就像一對演員出演gay,方法派的會把對手想象成女人,而體驗派要求你必須從這個同『性』身上找出你愛的閃光點。
如果入戲太深,就可以宣佈加入“出櫃連萌”了。
很多優秀的演員不會扎戲,甚至不多接戲,就怕無法全身心的投入角『色』當中,這類演員的作品很少,但他塑造的角『色』卻深入人心。
目前李彧就出演了秀才這一個角『色』,還是個書呆子,對演技這回事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他心中管他黑貓白貓,抓著耗子不就行了。
別說還真讓他歪打正著了,很少有純體驗派成功的,門檻太高了,你總不能強行把一個直男掰彎了,最大的可能是掰斷了。
幾乎所有成功的演員,或多或少的都從體驗派過渡到方法派,我們平常說的某個派系的演員大多說的是他所擅長的方面。
一種方式、方法的出現及普及必有其道理,如體驗派與方法派,如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
1927年有聲電影《爵士歌王》出現,1928年幾位電影大師愛森斯坦、普多夫金、亞力山大洛夫集體釋出《關於有聲電影宣言》拒絕聲音加入電影,直到1940年,卓別林也還在堅持拍攝無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