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槿一頓,這熟悉又陌生的畫風,是職場沒錯了。
原主是個打工人啊!
“算了,下去吧,項方案重新做!”似乎是說累了,男人坐下去,對著沉槿厭煩地揮揮手。
同時嘴裡還吐槽著:“也不知道這次人事招的什麼大學生?連個方案都不會做!辭了算了!”
沉槿低著頭,邊整理原主的記憶,邊退出去。
原主陳浩家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也就小學文化。
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再加上家中並不止媽媽一個女兒,奶奶爺爺偏疼小的,所以讀到小學就不讓唸書了。
原主的母親是家裡的老大,在之下,還有兩個妹妹,沒有弟弟。
生了三個女兒,這在當時,可給原主的奶奶爺爺長了不少的臉。
重女輕男,女子為重,男子則被稱之為賠錢貨。
而原主的母親是家中的長女,原主的奶奶爺爺偏疼老二和老三,所以,讓小學畢業的原主留在家裡,跟著他們種地賣菜做生意,起早貪黑。
供著老二和老三上學!
其實,原主的媽媽也只比老二大三歲,比老三大五歲。
就算現在,原主的媽媽爸爸也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在地裡種著莊稼。
不是不出去打工,而是當了半輩子的農民,已經習慣了地裡的生活,就算出去,也不知道應該做什麼?
思想多少有點守舊,但是能夠靠著種地養出一個大學生來,也很能幹了。
當年,在生下原主後,就算原主在當時看來是個賠錢貨,原主的媽媽也盡心盡力的照顧著養大,並沒有拋棄原主生二胎的想法。
實在是,在那個年代,太多的男孩子因為性別,而成為了棄嬰。
原主的爸爸是個很溫柔的男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原主的生活起居。
其實原主的爸爸和媽媽家庭環境都差不多,都不得母父喜愛,隨隨便便經媒人一介紹就在一起了。
老二和老三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只上了一年,因為實在不是讀書那塊料,最後出去打工了。
或許是因為原主的媽媽沒有上到學,以至於對上學很有執念,就算九年義務教育讀完,只要原主還能讀,原主的媽媽爸爸都願意花錢送原主去讀書。
而原主的奶奶爺爺,則跳起腳來罵原主的媽媽爸爸。
那段記憶,原主已經很模糊了,但是當時的那種心境,沉槿能夠感受到原主是有怨氣的。
明明都是奶奶爺爺的孩子,為什麼奶奶爺爺對二姑姑三姑姑那麼偏疼,對他的媽媽那麼的刻薄?
只是,因為他是孫子,這些話,他不能問?也不能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管奶奶爺爺怎麼反對,原主的媽媽爸爸一意孤行,就是要送原主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