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貼標簽,一個國家那麼多人,怎麼可能統一價值觀?不過我覺得瀟灑一點也不錯呀,再說了,海因塞這是不想丟下對冷門領域的研究,她其實是很高尚的。”我說道。
正當我們私下裡聊著的時候,海因塞說道:“小秦,你是不是又說我壞話了?”看來斯塔爾巴夫是“慣犯”,這不,都被海因塞找到規律了。
“沒……絕對沒有,我怎麼會說您壞話呢?”斯塔爾巴夫違心地說。我聽了都覺得好笑,儒馨也不禁莞爾。
“唉,我也不追究了,我們就在此別過吧,下面還有更精彩的生態系統等著你們去參觀呢,有小秦陪你們,服務質量絕對有保障,你們盡情地去體驗吧。和你們在一起的這一段時光我也很開心……哦,對了,要是新的研究成果出來了的話我會第一時間通知你們,研究報告上也會署上你們的名字,畢竟你們也是見證者,還給我帶來了好運。後會有期!”海因塞動情地說道,整個人變得“熾熱”起來。
“和你一起探索世界我們也很開心,不要說得和生死離別一樣嘛,我們又沒生活在實體世界,想見面還不容易嗎?隨便開個場景不就好了嗎?再見!”我回應道。
“哈哈,你說的對,我們隨時都能聯系、見面。”海因塞笑著說道。
“很高興認識你,再見!”儒馨優雅從容地打了個簡短的招呼,她的動作給人賞心悅目之感,真是美呀!
“再見!”海因塞回答道。她似乎對儒馨有別樣的“反應”,具體是什麼我也說不出來。
告別結束之後,我們順著斯塔爾巴夫的指引來到了另一處工作臺,見到了另一位研究人員,這人長得白白淨淨,身上點綴不多,似乎是想給人傳達一副幹練的感覺,但是這也太單調了吧?我反正覺得這種形象不太好看,很不自然,有一種蒼白的感覺,這人火候不夠哇,裝逼不成變“異類”,而且她也沒有用嗅覺檔案進行形象修飾,這第一印象實在是不咋地。她的個人主頁和標簽簡報依然是不可見的,看來這裡的人對個人隱私都很在意嘛!只不過斯塔爾巴夫剛剛“洩露”了那麼多海因塞的“隱私”,海因塞也沒有過分追究,還是海因塞大度,對這些事情看得也不是很重。
隱私這玩意兒,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在如此發達的資訊化社會裡,想要保全個人隱私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任何地方都可能洩露隱私,與其費盡心機地保護那些沒什麼實質內容的個人隱私,還不如多公開自己的資訊,與別人建立更緊密的關系,利用好個人資訊做自我宣傳,提高知名度。把個人主頁鎖起來別人怎麼瞭解你呢?如此遮遮掩掩,搞得別人對此很感興趣一樣,這就是對自己自信過頭的表現——別人不會過於在意某一個人的,別把自己想象成焦點中心。
1號國家的人顯然認識到這點的人不多,都喜歡把自己捂的嚴嚴實實,就像別人對她們的私事非常感興趣一樣,她們又不是明星,那兒來的自信?我只能說她們是矯情。那些沒有利害關系的資訊,公佈出來有什麼關系呢?哎,可能這就是文化差異吧,想到頭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
“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負責海洋研究的桐利爾主任,她主管所有海洋研究相關事宜,你好,桐利爾主任!這兩位是貴賓參觀者,分別是儒馨女士和創宇女士,帶她們去看看海洋風光吧,讓她們玩的盡興!”斯塔爾巴夫對我們雙方都做了介紹,原來這位做作的人名叫桐利爾呀,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就不好,沒什麼興趣和她深入交談。
聽到了斯塔爾巴夫的介紹,這人一臉笑容,面色和善地說道:“你們好,尊敬的客人,我是桐利爾,你們直接這樣稱呼我就行了,我負責海洋生物研究,接下來就讓我帶領你們領略一下實體世界的海洋風情吧!”她嫻熟的表演著,我看著就覺得“虛情假意”。
相互打了招呼之後,我們跟著她走向海洋,這次海洋體驗所使用的裝置居然和我們在冰原中使用的一樣,就是那種多功能科學考察飛行器,只不過現在它正處於水中,透過工作臺的顯示,我們能看到它現在的狀態,當然這只是一個模擬狀態,我們並不能站在外面的“第三方”角度觀察這個多功能科學考察飛行器,所以只能使用擬態。讀數顯示水深30尺。
“多功能科學考察飛行器是不是你們的主力科考裝置呀?海洋考察怎麼也用了多功能科學考察飛行器呢?這東西在水裡用起來也方便?”我問道。我的資料庫裡面還沒有關於它的資料呢,最新的“情報”也是在參觀冰原的時候獲得的。
“因為它是多功能的呀,正如它的名稱所表示的那樣!”桐利爾微笑著說道,她倒挺有幽默感的。“它不光在天上靈活自如,在水裡也能勝任工作。”說著她就在水裡開動了“飛行器”,一陣湍流從視野裡掠過,逐漸就恢複了正常,幽藍色的海水裡隱約有幾絲光線穿過,忽明忽暗的,讓這片昏暗的世界有了些許光亮。舉目望去,滿眼都是移動的“東西”——各種或大或小的海洋生物。
“現在是30尺深,生物多樣性已經大為減少了,要是在更淺的地方,動物植物都會更多。”桐利爾麻利的說道。說著她就開始操作“飛行器”上浮,一路上的景色越來越亮,水的顏色越來越淺,從透著紫色的幽藍變成了淡藍色,水面上波浪湧動造成的粼粼波光也能夠“倒映”下來,在淺色的海床上留下了上演了一出光影大戲,潛深已經變成了5尺。從海平面道水深15尺可是海洋動物最多的地方,在5尺深的地方充滿了快讀遊動的魚群和順著海流搖曳生姿的海洋植物,海底叢林中的植物時不時地搖擺“樹枝”,各種形形色色的動物在林間穿行,或者在躲避掠食動物的追捕,或者在覓食,或者在清掃身體,又或者在求偶交配……幹什麼的都有,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就覺得很舒服,比那些荒蕪的地方豐富多了,但我覺得這只是數量上的差別而已,它們遵循的是同樣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