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一樣。”斯塔爾巴夫強調。
“行了,我們先工作吧。”海因塞說。她開始操作多條機械手伸入地下,每條機械手上都帶有多種感測器,可以捕捉影象、聲音和溫度訊號,這為我們仔細觀摩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據斯塔爾巴夫介紹,上面還有化學訊號感測器,可以感知很多種類的物質。當機械手探入地下的那一瞬間,視野中一片黑暗,什麼都看不清了,緊接著,隨著波長被調整,逐漸顯現出了新的畫面,我們能勉強看清地下的樣子了——周圍全是沙子,溫熱的沙子,顆粒有大有小,顏色莫辨,機械手在其中穿行,與之摩擦發出“沙沙”的聲音。
現在地深1尺,溫度已經比地面上低了很多,按照我們慣常的經驗來看,這應該是比較舒適的溫度,適合生物生存了,可是這裡水分卻還很少,也許只有那些最堅韌的生物才能活下去,我們在這裡也沒什麼發現。
“你的機器蛇要是在這裡就好了。”我對斯塔爾巴夫說道。
“機器蛇的速度可沒有車輛和飛行器快,而且它還在執行任務呢。”斯塔爾巴夫回答說。
“就現在嗎?”我問。
“對呀,就現在,我的一個並行程序正在操作。”斯塔爾巴夫說道。
“哦。”
……
到了地深2尺的地方,溫度就沒有劇烈地降低了,只是稍微比地深1尺的地方低了一點兒,與此同時,土壤含水量卻快速上升,已經足以支援很多種類生物的生存了,盡管此處的含水量依然低於非沙漠地域,但已經可以接受了。
“這裡肯定有我們要找的東西。”海因塞肯定地說。
“你要找什麼?”我問。
“沙漠生態系統的代表性生物,沙蟻。”她簡潔地說。
“就是那種成群結隊生活的小不點?”
“是的,它們是群居性動物,是當之無愧的沙漠王者。”海因塞贊美道。
“在我的記憶裡,這種動物即使是一群,數量也不多呀,大概只有幾千隻而已,幾千隻這麼小的動物是很難玩出什麼花樣的吧!”我表達了疑惑。
“它們的群體數量確實不如其他蟻類,但在沙漠中已經很可觀了,而且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根據我多年的觀測,它們的平均種群數量根本就不止幾千隻,起碼大了一個數量級!它們可能是我們在沙漠中最容易找到的動物了。”海因塞解釋道。
“哇,看來資料庫裡的知識也不完全準確呀。”我喃喃地說。
“那當然,資料庫也是人編的,或者是自動生成的,免不了錯誤,資料也不一定能時時更新,不能完全相信。”斯塔爾巴夫告誡道。
“我曾經篤信不疑。”我“苦澀”地說。
“怎麼樣?現在不再這麼想了吧?”斯塔爾巴夫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