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追新永恆> 第二十三章 做回原始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三章 做回原始人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我沉浸於這個場景中,裡面的一草一木、一鳥一蟲都製作精良,模擬度很高,接下來它還會有什麼精彩的表現呢?我想,這個場景即使只是做到目前這個水平,也足夠推向市場了,肯定會有客戶買賬的。

儒馨為了製作這個場景肯定下了不少功夫,要是換做是我的話,即便和儒馨一樣外包部分業務,也到不了這種水平。

漸漸地,我感覺自己的身體也發生了變化,到底什麼變化呢,我自己也不知道,因為我關閉了所有別的程式,包括鏡子程式也被關閉了,我無法得知我自己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只是感覺和原來不一樣了!

我心想,要是有個鏡子照照就好了。

正當我這麼想著,我面前就出現了一個鏡子!哇哦,真是心想事成呀!儒馨果然對體驗者的心思琢磨的很透徹,知道我們這個時候想要照鏡子。我連忙望向鏡子,看看我自己現在長什麼樣子。

當我第一眼看到我的新形象時,我就震驚了,這……這……這還是我嗎?這變化!我感覺我瞬間從現代穿越到了古代,變成了一個早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的“原始人”。沒錯,就是原始的人類,身處於實體化時代的人類,這是一副虛擬世界誕生之前的身體,我只能在資料庫裡找到相關資料!我和儒馨在分析實體世界資料的時候就特別研究過這些。所以我對此雖感到很驚訝,但還是比較熟悉的,經過這一段時間對資料的整理分析,我已經非常清楚原始人類的身體構造了,身體各個部分有什麼功能我也比較瞭解。

只見我擁有的是一個左右對稱的身體,這是大部分高等實體生物的典型特徵,體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似乎和我本身的體積差不多大,只不過我本身是可以鼓脹、收縮的,體積大小能夠以隨心所欲的變化,所以比較尺寸是沒有意義的,在這個場景中,我試了一下,新身體是不能隨便改變大小的,它的形狀和體積是基本固定的,一點自由度都沒有,真沒勁。但實體世界就是如此。

我的新身體分成四肢、軀幹、頭這幾部分,一層緊致、黝黑的面板覆蓋在身體上,外面還附帶有一層稀疏的絨毛,面板看起來倒是顯得蠻光滑的,我嘗試著摸了一下,確實手感很好,這個面板還能感覺到觸碰壓力和溫度。這個面板的顏色也是可以改變的,我試了一下,它能由深到淺進行變化,從黑色過渡到白色,當然也可以反過來變化,為的是最佳地利用陽光。不過這種面板顏色只能在有限的頻段中變化,這個範圍不是很大,不可能像虛擬世界中的身體那樣隨便呈現什麼顏色都行,自由度低了太多。

我現在是什麼姿勢呢?根據記載,這種姿勢叫站立——身體直直的豎立在那,兩個下肢並攏,接觸地面,承受地面的壓力。我就是這樣直挺挺地站在那裡,而不是往常的漂浮姿態,可以在整個空間裡遊蕩,我被重力牢牢地“粘”在地面上,這種感覺太不自由了,一點輕盈的感覺都沒有,人始終“貼”在地面上活動,讓我的視野也大受影響,很難再做到居高臨下俯視全域性了,真是令人不爽!感覺好壓抑!

下肢又可以被稱為腿,我看了看我的腿,還挺修長的,我動了動我的腿,一下子還難以駕馭,試了好幾下才逐漸適應。而且充滿力量,彷彿我一跳就可以掙脫重力似的,當然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不過人的腿必須有力,否則就無法對抗重力,支撐身體,更無法奔跑,快速移動。畢竟我們的祖先在陸地上只能靠雙腿來跑,而不能像我們現在一樣輕松自如的飄來飄去,甚至還可以傳送。

我的上肢就是兩隻手了,它們粗細均勻,長度略短於腿,末端有手掌和5根修長敏捷靈活的手指。這一雙手顯得很神奇,它們不用負責走路或是奔跑,可以騰出來做別的事情,幾乎可以說是無所不能,什麼事情都能幹,尤其是便於抓握和使用各種工具,這倒顯得非常自由,而且很靈巧。更神奇的是,我瞬間就掌握瞭如何使用雙模擬出來的手,簡直就像這雙手本來就屬於我一樣。在虛擬世界裡,手幾乎只用來打招呼了,做事根本不需要動手,靠腦子就行了,實在辦不到不是還有服務生嗎?我們也可以指揮它們做一些事情。

身體的主要部分——軀幹,就是用來連線四肢和頭顱的。據說人體的所有能量迴圈器官都在軀幹之中,由此看來,這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沒有能量就一切免談。其中,心髒是能量迴圈的主要動力器官,所以在遠古時期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把它當作了人體最重要的器官,直到後來發現大腦的中樞作用之後才改變觀點。軀幹上還連線著一條可伸縮的尾巴,平時不用的時候可以隱藏,用的時候就伸出去,這是在快速移動中保持平衡用的嗎?

軀幹之上就是頭顱,頭顱是透過長度適中的靈活頸部與軀幹相連的,使得其可以在一個很大的範圍內轉動,我覺得頭顱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上面遍佈著多種感受器官——感受電磁波的眼睛、感受機械振動的耳朵、感受氣體分子的鼻子、感受其他化學分子的舌頭、感受磁場的磁小體,應有盡有。除此之外,還有進食器官——嘴,也稱口,可以張合,“我”的舌頭就長在嘴巴裡,嘴巴裡還長有牙齒,應該是用來咀嚼食物的,多麼原始的器官吶!我能透過鏡子看到自己,就是眼睛的功勞,在鏡子中,我的眼睛大大的,既明亮又深邃,左右對稱的兩個褐色眸子裡清楚地映著我的影像,我眨了眨眼睛,感覺這東西似乎還能反映出我的心情,怪不得古話說眼睛是心靈的視窗。耳朵也是重要的感覺器官,左右對稱的分佈在頭顱兩旁,呈一定的弧度,以便更好地蒐集細微的振動。

眼耳口鼻頸構成了古代俗稱的“五官”,再加上眉毛,就構成了人的表情圖景,人的任何神態、情緒都主要靠這六個元素來表達,這一切所在的地方就是人的面部,也稱臉部,所以說臉上的表情最豐富嘛,人的情緒靠臉來表達。我動了動臉,作出各種怪相,熟悉一下如何操作,感覺很有趣,這種帶入感真強。光憑這一點,這個恐怖谷就值得稱贊。

對於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來說,她的指揮中樞也在頭顱中,即大腦,大腦掌管人的記憶、情感、技能、運動、認知、交流、感覺等一切事務,要是沒有大腦的話人就是死人,所以說大腦應該就是人最重要的器官,沒有之一。不過這點我是體會不到了,我只是暫時“附身”於這個軀體罷了,大腦的職能我是自帶的,不需要藉助這個身體的大腦。

這麼一具身體還是很有意思的,製作真是精細,比起其他的模擬器來說簡直是天差地別,別的模擬器只是在景色上下功夫,很多甚至不會把體驗者“代入”一個實體,而是讓體驗者自己飄在那裡體驗,純粹的就是“看風景”,只有部分比較高階的模擬場景會給體驗者接入一些模擬的感覺,如重力、震動,以及撫摸的質感,讓顧客感覺像是身臨其境,但都不及儒馨的這個逼真。儒馨製作的這個場景,有種靈魂附體的感覺,就像是把我們注入了那些模擬的肉體之中。

我活動了一下自己的這副身體,慢慢適應了它,活動了一下面部,眼睛轉了轉,舌頭吐了吐,嘴巴張了張,手指動了動,手臂伸了伸,腳趾動了動,腿腳抖了抖,腰扭了扭……每個能操作的“零件”都除錯了一番,仔細感受這具身體,有那麼一瞬間我突然覺得我從飄忽不定的狀態變成了真正的實體人。

難道成為實體化的人就是這個感覺嗎?

我開始在這個世界裡行走,邁出了我的第一步,緊接著是第二步、第三步……步伐越來越沉重,怎麼會這麼累呢?如果換做虛擬化的我,移動起來根本不耗費任何能量,現在卻……氣喘籲籲的,感覺身體被掏空,我這個體力被設定的真是差勁吶,也許我還沒有完全適應吧,我還得多練練,以便完全馴服我的這個身體,否則的話指揮起來都很困難。

漸漸地,我適應了這個身體,活動起來越來越靈巧自如了,走路也越來越輕松自在了,身體各個部位已經能夠完全聽指揮了,如指臂使,算是磨合到位了。

第一次體驗做原始人的感覺,我在這個場景裡閑庭信步,到處晃蕩,隨意採摘各種花花草草,研究各種小蟲子,那種真切的感覺……嘖嘖,太棒了,我的手摸過去,一切物體都會向我傳遞出它們的質感,或光滑,或粗糙;或冰涼,或溫熱;或尖銳,或平整,各有各的感覺,各種精細的資訊多得不得了,我享受著這一切,難道這就是實體世界嗎?雖然不太自由,雖然還是有點兒累,雖然速度不夠快,但是感覺很豐富呀,儒馨刻畫的真細膩。

其實我覺得,把場景做到這個地步就已經可以了,絕對能夠賣個好價錢,也已經有創新之處了——那就是精細度,高於一般模擬器的精細度,至少這能夠讓我們的這個軟體避免知識産權糾紛。只是,如果僅僅如此的話,整個場景就顯得太小了一些,花樣不夠多,顧客玩幾次就有可能會厭煩。

不過,我也知道,儒馨製作的這個場景,肯定不止這樣的模擬度,因為我還沒有體驗到恐怖的感覺呢。我很期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