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追新永恆> 第十二章 令人眩暈的地理知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二章 令人眩暈的地理知識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我瀏覽了幾遍地理資料庫,新鮮的內容就是看的過癮,又是全新的知識,我感覺地理資料庫是原來初級教育階段自然資料庫在地理方面的精細版,等於是更加詳細的介紹了地理方面的知識。地理知識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關於虛擬世界的地理知識,另一部分是關於實體世界的地理知識,這兩方面的地理知識對於我們更好認識這個世界都很重要。

虛擬世界的地理環境是不固定的,每個場景都有不同的規則,普遍的規律幾乎很難找到,但是虛擬世界是有架構的,每一個場景都建立在層級系統上,一層一層疊疊相加,互不幹擾,並列執行,所以我們可以同時進入很多地方,現在地理資料庫把這個原理給詳細解釋了一遍,甚至還教了我們如何製作簡單的場景,不過相關教程不是以程式庫的形式展現的,構建流程學起來就麻煩一些,不能直接拿來用,而要自己琢磨或者請教老師,不過這也是對個人能力的一種鍛煉。在我們生活的虛擬世界中,有眾多的域,域的序號表明我們來自何方,構成了我們的身份識別碼,每個域也有不同的特色,當然,這種所謂的特色僅僅在一、二級域中比較顯著,再上層的域只是繼承了底層域的特點而已,再往上細分差異就沒什麼意義了,當同屬一個一級域、二級域時,不同的3、4、5級域之間並無多少差別,比較就失去了意義,也不用再列出來了。這些特色,也可以被稱為“風俗”、“文化”,正是這些不同的風俗文化構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否則的話就太單調了,新鮮事兒從何而來呢?

在一級域之下,便是名為國家的根域,這是最大的單位,目前,我們的虛擬世界裡一共有163個國家,我們所處的國家叫2號國家,這序號倒是排的很前面呀,看來是比較重要的國家,事實也的確如此,我所在的2號國家擁有世界最多的成員數量,並列最大的伺服器資源,包括計算資源和儲存資源,是一個非常活躍的龐大叢集。人這麼多,空間這麼大,每時每刻都一定會有很多新鮮的有趣事情發生,至少我是這麼想的。每個國家的資源都是獨立存在的,相互之間不會幹擾,但是聯系很緊密,大部分國家擁有可辨認的實體形態資源,界線明晰,這為國家的自我管理創造了有利條件。

除了像我們2號國家這樣的龐然大物外,1號國家也非常了得,它擁有與2號國家同樣多的伺服器資源,所以兩者是並列第一,只是其成員數量為我們2號國家的四分之一,排世界第四,但它的影響力貌似要高於2號國家,吸引力更高,世界中的人們更關注這個國家的事情,從地理子庫對它的介紹篇幅就可以體會到這一點,除了對我們自己的國家的介紹以外,就屬對它的介紹最多,而且在介紹中有很多溢美之詞。3號國家也是個有趣的國家,它擁有世界第三多的人數,資源總量僅次於那兩個並列第一,也非常受關注,影響力非常高,地理子庫對其也贊美有加。

經過這麼一介紹,我也向往這兩個國家呀,好想去看一看,不知道現在有沒有許可權,我問媽媽,媽媽讓我不要急,她說:“想出國看看還不簡單?以後有的是機會,方便得很,等你再多學點東西出國更安全,這麼一下子都忍受不了?”好吧,既然如此,我就再忍忍,專心學好基本功,哈哈!

還有個4號國家,也算是個大國,成員數量僅次於我們2號國家,排第二,伺服器資源總量排第八,但地理子庫對其的描繪就不如前面幾個那麼好了,但也還是不錯的。另外,介紹7號國家的篇幅也很多,7號國家擁有第三多的資源,但成員人數卻只有我國的十分之一,排第十。

我發現,所有國家的名字都是序號,感覺好單調喲。為啥不取個有意義的名字呢?就像人一樣。

於是我問正則老師:“為什麼國家不能像人一樣取個名字呢?都是序號多沒意思呀,一點兒新意也沒有。”

“同學呀,你就是青茂恆新吧,現在就有問題要提了呀,有問題是好事,你問的這個問題呢,也確實是一個好問題。”正則老師款款而談,說話很有氣勢。我那個時候已經能體會到氣場了,厲害的人自然而然就有一種氣勢。我自己卻沒什麼氣勢,真是令人沮喪。

正則老師接著說:“這些國家呀,本來是可以有名字的,就像你說的那樣,人都有名字,何況國家。然而,正所謂眾口難調,你覺得這個名字好,她覺得那個名字好,眾人難以達成一致,當時的場面真是混亂,誰也說服不了所有人,當然,這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後來,大家幹脆就以綜合國力排名來稱呼國家,我國的綜合國力排第二,所以就叫2號國家咯,就這麼簡單。名字嘛,只不過是個符號,沒必要搞得這麼複雜,大家都懂這名字指的是什麼就行了。”說得可真是輕巧,弄得我還絞盡腦汁的在場景裡取自認為“高階”的使用者名稱,甚至現在連字號都沒取,不就是想整個好字號嘛!我原來已經被教育過了名字不重要,不過我不管,我還是要想個威風的字號再說。

“名字這麼無所謂?”我不甘心的問。

“青茂恆新同學,你也不要理解的太極端,有一個好名字當然還是有用的,這不是人們達成不了一致意見才出此下策的嘛,如果有好名字當然更好哇。”正則老師這麼說就合我心意啦,我想了想,是這麼個道理,這個疑問也就解開了。

由我開了個頭,別的同學也紛紛提問,我們問了各式各樣的問題,老師耐心細致的和我們解答,由於我們問的大多是關於虛擬世界的問題,老師問我們說:“你們大部分人怎麼問的都是虛擬世界的問題呀?實體世界部分的沒疑問?”其實是我只看完了虛擬世界部分的只是之後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問問題了,別的同學也是差不多進度,既然跟風問了,那也基本上是關於虛擬世界的問題,大部分人還沒瀏覽到實體世界部分的內容呢。不過我發現有2個人已經問了很多關於實體世界地理知識的問題了,由於還沒閱覽到這部分,我連她們問的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相必她們的閱讀進度更快,比我更厲害。

老師也應該猜到了現在是個什麼情況,她說:“先全部瀏覽完再提問吧,別做一半事情就亂問。”她似乎專門注意了我一下,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感覺,誰讓我是第一個挑頭的呢!

我過完了地理資料子庫的虛擬世界部分之後又開始瀏覽有關實體世界地理資訊的部分。在實體世界中,有著簡單、普適的規律,很好理解,實體世界的可描述性比虛擬世界似乎要高一些,但是由這些簡單的規則卻衍生出了一個這麼複雜的世界,尤其是其中充滿的各種生物,是世界複雜性的主要來源,當然,地理資料庫沒花多少篇幅去介紹生物,重點不在這,這裡僅僅說了個大概。在實體世界中,時間是很有意義的,許多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誕生、消亡,對,消亡。在虛擬世界裡,至少我對消亡的感受不太明顯——周圍的一切“物體”似乎都是揮之即去召之即來的,無所謂消不消失。但是在實體世界裡,時間就不可小看了,時間可以改變實體世界中的很多東西,我們虛擬世界中的時間概念其實就是用來模擬實體世界的,像秒、分、時、日、月、年這些時間單位都來源於實體世界中某些物體的運動週期,比如,一日就是母星自轉一圈的時間,這個母星就是我們文明最早所在的地方;一月就是母星最大的自然衛星——月亮圍繞母星公轉一圈的時間,一個月等於50天;年是一般所用的最大時間單位,本來含義是母星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一年等於300日;而秒、分、時就屬於較小的計量單位了,一日可分為10時,或稱10小時,一小時又細分為100分,或稱100分鐘,一分鐘又可再進一步細分為100秒。實體世界名堂還真多,不過這些時間的劃分看起來雖然複雜,但很好掌握,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都不用問。

地理子庫透過對時間單位的詳細介紹,順理成章的引出了對我們所處星系的介紹。母星是我們文明的誕生地,也是我們人類的主要居住地,那些實體人大部分住在這裡,支撐虛擬世界執行的大部分裝置也被放在這裡,大部分的動物植物也生活在這裡,可以說是我們所有生物的家園,擁有星系裡最好的生存環境。我們的母星還擁有3顆衛星,其中最大的叫月亮,第二大的叫皓星,最小的叫朱丹,這三顆衛星上也都有實體人員和生物,不過數量比較少。除了母星之外,母星所在的行星系還包括另外5顆行星,這五顆行星中除了離太陽最近的那顆炎星因溫度較高沒有人之外,其他行星上都有人,數量上或多或少而已,而且所有行星上都有生物存在。除了炎星之外,母星的那些姐妹星都擁有一個或者多個衛星,很多衛星上也有人,當然,生物是無處不在的,到處都有。這些星球共同構成了我們的母星系,也被稱作太陽系,因為中間那顆恆星叫太陽嘛。

實體世界還擁有著巨大的尺度,可以從我們人類都感受不到的微小尺寸過渡到大的超乎我們最大觀察範圍的尺寸,比如說,我們可以觀測到的最小尺度為1035尺,最大尺度為1027尺,這可真是一個巨大的跨度,盡管在虛擬世界裡也能模擬出來,但實體世界的這些資料都是真實的。等等,我忽然分不清真實與虛幻了,難道我們世界裡的東西就是假的、虛的?不會吧,我剛覺得一切都很真實呀!!!我思維陷入了混亂中,一切調理都變得不清晰了,我好暈吶!我立即停止了持續深入的聯想,把思緒拉了回來,繼續瀏覽資料子庫,直到地理資料子庫裡面的所有內容都被瀏覽完畢了為止。

老師要求瀏覽三遍,完事之後就示意她,我發現在我閱覽完三遍之時已經有15個人完成了任務,我的速度顯然不是很快。時間又過去了20分鐘,所有人都示意老師她們完成了閱讀三遍的任務。

老師等我們所有人都看完三遍以後才開始講解資料庫,她講的細致入微,並能化繁為簡,邊讓我們提問邊講解,效果顯著。另外,老師還為她的講解制作了很多輔助材料,使得上課過程生動形象趣味,給了我們更好的體驗,很多疑難問題都迎刃而解,所有的同學都陶醉在新鮮知識和經驗的澆灌之中,這些新見聞新思想都是很珍貴的東西,這就是老師的價值所在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