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懷見氣氛渲染的差不多,便朗聲說道:“這場辯論的題目便是——白馬非馬。”
“白馬非馬?”,眾人聞言紛紛變了臉色。
白馬非馬,是戰國時期公孫龍提出的一個邏輯問題,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
每逢有辯論環節的文會,許多能言善辯之士都會以“白馬非馬”為題,雙方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辯論,是一種邏輯學問。
哲學追求事物的真實,面對“白馬非馬”的論述,首先要明白其本意,不然會落入掩耳盜鈴似的邏輯謬誤。
道理雖然大家都懂,可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局者往往一不小心就會進入別人的邏輯陷阱,從而即便明知道對方的“詭辯”與事實極度不符合,也難以運用自己的邏輯去進行反駁。
“沒想到竟然是‘白馬非馬’,這可是辯了千百年來也沒有個明辯的論題啊!”
“我說李夫子,您一上來就給我們出這麼難的題目,你讓我們如何作答?”
“難哉也!難哉也!”
許多不善辯論的讀書人紛紛搖頭,可是他們卻並沒有因此失望,恰恰相反,他們十分期待這種高水平辯論。
李修懷說道:“這場辯論文會,我作為主持就不參加了,你們可以自行選擇對手進行辯論,誰能站到最後,誰就是魁首。”
話音一落,人群中突然響起一道聲音:“方某不才,願與太源府眾文友切磋一二。”
正話說間,從人群中走出來了一個讀書人,正是方躍。
“這位方舉人何處人士?怎麼面生得很?我記得,我並沒有給你傳送文會的請柬吧?”,李修懷意外道。
“喂!小子!你是誰呀!”
蕭家的舉人蕭臨海突然不悅道:“李夫子沒有邀請你,你怎麼能不請自來?”
“你以為我們太源府的重陽文會都是哪個不知名的小子就可以參加的嗎?”,一個人在旁邊附和。
“是誰把他帶進來的?”
蕭臨海質問道:“如果沒有我們太源府讀書人的帶領,誰敢將外人放進樓裡來?是誰?”
“是我帶他進來的。”,陸鳴站出來回答。
“解元公?”,眾人紛紛臉色微變。